1.小红书创始于2013年,凭借社区优势,喊着“标记你的生活”的口号,成功打入了年轻消费者的圈子。其出发点本是吸引普通消费者以及各大KOL(即关键意见领袖)入驻,通过分享自己真实的消费体验,形成口碑营销,给用户提供消费的经验和建议,推荐好的商品或避免“踩雷”。
然而这一手好牌却越打越烂,如今的小红书几乎变成了虚假“带货”和炫富的平台,甚至有网友精辟地总结了小红书的“种草”三步骤:第一,这个东西很好;第二,某某明星都在用;第三,甩出购买链接。一旦用户意识到自己掉进了商业的骗局,成了那颗悲哀的“韭菜”,对平台或KOL的好感便会荡然无存,小红书的这次整改引起网友们的普遍叫好便能佐证这一点。而与商业利益带来的直上直下的效应不同,用户的良好体验会一点点地积聚人气,增强粘性。这种基于双方的真诚建立起来的关系,从长远看才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才是真正的口碑营销。用户也应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避免跟风,避免盲从。——评论员 刘 鑫
2.小红书APP下架整顿,印证了以美妆博主为代表的许多“关键意见领袖”的人设崩塌,推荐的东西、给出“关键意见”不靠谱。说的更直白点,这是消费者以被忽悠、上当为代价,换来的“实践真理”。
回过味的“韭菜们”要维权,可上哪找美妆博主?这笔账咋算?对此,监管部门不会袖手旁观。小红书APP“被下架”,可以说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作为具有“营销中间方”性质的平台,首先负有内容审核之责,更要对用户负责。这里的用户既有消费者,又有博主,更有背后的商家。诚信、真实才是平衡各方的关系“压舱石”。在过去很长时间,小红书对自家平台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能说“不明真相”吗?小红书App被下架,“全面排查、整改,深入自查自纠”说明,其无法撇清责任。这同样对类似的平台敲响警钟。——评论员 蒋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