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画,最初喜欢的还是西画,色彩浓郁,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感受。而中国的文人山水画,云烟苍茫,所有强烈的、浓郁的元素都慢慢褪去,这是我到了一定岁数才感受到的美感。感觉中国画给人提供的是生命走向清淡的过程,具有能让人的心灵平淡安静下来的力量。
宋代的文人在我印象里是个很独特的群体,这首先得益于他们生活的年代,那是知识分子最受重视的朝代,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我曾见过一幅描画宋代文人生活的画像。一位文人坐在家中榻上,手中拿着书卷,书童在为他倒茶,身后的屏风描绘的是江边景色,沙洲上长着芦苇,花下有一对鸳鸯,远处大雁振翅飞过。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宋代文人向往山水,向往自然,山水、自然是他心中的品性。
画中屏风上还挂着主人自己的自画像,西方文艺复兴以后才有自画像,也就是在重视自我的存在和意义的时候,才会有自画像。人在权力和财富当中是很难自我反省的,人在面对自我的时候才会有反省的力量。对于宋代文人来说,心中有山水,有茶,有自信,那是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
这就是我一直坚持保留下了文人画部分的原因,真真为这群具有高雅清华、适意优雅、潇洒超拔的文人精神的宋代文人所感动。
如果我们也能认识到自己内在的价值比外在的权力和财富更重要,我们向内求快乐,而不是向外求,那么,情绪自然也会稳定得多,也就自由自在了。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2016年11月21日晚,在查出肺癌整半年时,母亲仙逝。这半年里,母亲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次发怒,没有哭泣,没有惊慌,至临终都是笑对人生。面对难以忍受的疾病痛苦,母亲竟然是微笑而安详离世。母亲一生为别人着想,至死如此。我一直不解的是,母亲并不知何为国学,也不信佛念佛,她哪里来的力量能保持这份淡定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死亡呢?
母亲过世近一个月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慢慢地想明白了一点点。国学其实并不高深,也不遥远,她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血液里,她让我母亲这样普通的中国人也能淡定处理任何事情,包括生死。面对生死都不惧时,情绪怎会不稳定呢?
总结国学在情绪管理方面给我们的智慧启示就是一个词:淡定。淡定了就从容了,从容了就能够达到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自由自在了。你能够做到淡定了,你就自由了。
淡定容易吗?淡定非常不容易做到,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欣赏国学,领悟国学,从而受益于国学,以国学滋养我们的心灵,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从而达到淡定,管理好我们的情绪,最终获得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