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7月29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起了毛远耀
  甘建华

  衡阳老一辈的口中,“解放那年”指的就是1949年。1949年是个大年,也是一个大词,对于我们五六十岁这一代,尤其是对于我们的父祖两代来说,都有着深刻而生动的记忆,可谓一个闪闪发光的历史名词。10月1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而距离北京1600多公里的衡阳,解放军四野12兵团46军在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的指挥下,正如猛虎般直扑这座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国民党白崇禧桂系265师正忙于弃城出逃的准备。

  10月8日,衡阳获得解放,掀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篇章。翌日,毛远耀率领一批南下干部进城接管。其时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每个人的心里都感觉十分舒爽。他们是从省城长沙过来的,在株洲短暂休整,穿过衡东石湾,经大浦渡湘江,过樟木寺,宿合江套。那天傍晚,毛远耀第一次见到附近的来雁塔,得知其建于300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来游并有文字记载。几个月后,湖南省航空站偶兴拆毁此塔之议,毛市长在1950年4月28日市建字第98号文件上批示:“来雁塔系衡阳古迹之一,此塔应暂不拆毁。”这座古塔因而得以保存至今,以其为中心的来雁新城目前正在兴建,即将腾飞。

  伫立湘江与蒸水交汇的石鼓嘴对岸,毛远耀举目四顾,只见路断人稀,青草桥名存实亡,过往行人只能用小木筏摆渡。早前两天,敌工兵16团3营7连奉命炸毁衡阳电厂,但资方电厂厂长潘培系已倒向工人这一边。邱连长没有斗过中共地下党湘南工委衡阳城厢区委李太平、颜怀恒、周震阳、李升平等人,又被策反过来的华中长官公署潜伏组组长刘克礼伪造“手令”给吓唬住了。手下的胡排长见势不妙,拿着从商会勒索来的500块现大洋,收拾4箱炸药开溜,途中顺手将青草浮桥给炸毁了。

  毛远耀率队强渡蒸水,进入城区,临时住在中山北路原国民党衡阳县政府旧址(后来的衡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那里只有少数破旧的办公桌椅,其他家具一概没有,他和所有干部全都睡在地板上。几天之后,由中山北路搬到府正街(即现在的市府路)原国民党市政府旧址,也是除了一些破旧房屋、部分破烂办公用具,别无所有。靠后面的一排房屋,原来还是难民收容所。他们接收过来后,略加修建改造,充作办公之用。

  3天后,衡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李中权兼任主任,46军干部刘昌和毛远耀担任副主任,毛远耀的代号是“3号首长”。14日,衡阳市警备司令部成立,46军137师师长肖全夫兼任司令员,毛远耀和137师政委李振声兼任第一、第二政委,赵桂远为政治部主任。15日,衡阳市人民政府成立,市长毛远耀,副市长陈维清(长沙市委书记曹瑛夫人),市公安局长张桂标、副局长成华,杨兴洲任秘书主任兼财政科长(后为衡阳市第三任市长)。10月23日,南下途中组建的中共湖南衡阳市委,与在衡坚持地下斗争的中共湖南衡阳工委、湘南衡阳工委、华中区直属衡阳支部,在解放路(当时叫中正路)新远东酒家(即现在的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老院东邻)举行会师大会,正式成立中共衡阳市委员会,书记毛远耀兼统战部长,副书记王庆山兼组织部长,刘国安任组织部副部长,张时杰(后为衡阳市第二任市长)任宣传部长兼《衡阳新闻》(今《衡阳日报》)社长。

  衡阳市刚开始是地辖市,衡阳地委书记是傅生麟,专员刘君实。省委考虑地委主要精力是抓农村各县,难于顾及衡阳市的工作,遂于1950年1月5日将衡阳市升格为省辖地级市,下设一至八区,翌年调整为6个区。一、二、三区分别为城南、城北、江东区,即现在的雁峰、石鼓、珠晖区;四、五、六区合并为郊区,即现在的蒸湘区前身。

  正当年富力强的毛远耀,从此在衡阳开始3年又8个月的执政重任,这也是他人生最难忘怀的一段黄金岁月。曾任衡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的余渭清在《人民政权的诞生和成长》一文中,回忆1952年12月10日召开衡阳市三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投票选举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政府委员。“当市长选举结果公布后,代表们兴高采烈地把市长毛远耀抬起来,像抛球般一上一下,顿时间,欢呼声、歌唱声、鞭炮声汇合成一支雄壮的革命进行曲。”这说明衡阳的干部群众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发自肺腑地给予肯定和赞扬。

  毛远耀曾亲自撰写有关衡阳的3篇文章,尽管时间、地点、人数等各自稍有差异,但总体上都能互相印证,尤其人名和职务讲得清楚,可谓极其宝贵的信史与良史。其中一篇见于国庆暨衡阳解放35周年,《衡阳党史通讯》1984年第4期(总第5期)之《南下暨入衡后的回忆》;一篇见于1989年10月出刊《衡阳文史》第9辑之《庆祝衡阳解放四十周年》;一篇见于市委党史办1989年10月编印《南下集》中的《南归两聆主席教诲》。虽然在衡阳工作的时间并不长,毛远耀动情地说:“衡阳这个城市,衡阳的人民和干部,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我怀着永远难忘的感情。”据说他曾作许多首诗词怀念衡阳,我见到的却只有两首,一是写于1984年10月的《渔家傲》,词曰:

  “极目南天怀故地,衡阳归雁长留际。往事重温仍可记。迎胜利,城乡改造群情喜。

  百废待兴诚不易,架桥铺道人民智。经济繁荣艰苦起。今日里,未多尽力心犹愧。”

  另一首《江城子》,写于1989年7月,词曰:

  “大军浩荡卷三湘,旧衡阳,忒荒凉。青草桥坍,牛角巷成塘。仰仗当年群众力,勤建设,布新纲。

  今朝喜气遍城乡,足棉粮,振工商。经济腾飞,国力增强。事业繁荣来不易,艰苦史,未能忘。”

  毛远耀虽然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在衡阳工作时的报告都是自己起草的。在武汉工作时接触古典诗词和中国书法,两方面都颇有造诣。《渔家傲·怀念衡阳》中所说“未多尽力心犹愧”,曾经让我迷惑不解——他于衡阳都是功劳,愧从何来呢?仔细一想,这是我们的站位不同,他的全局观念和历史意识更强,了解的情况更加深入全面,胸襟也更加宽广博大。

  事实上,在我的记忆里,衡阳人民对历届市领导的推崇或正面评价,毛远耀都是第一位,也是最好的一位。许多老革命提起他来,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有的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现今健在年届九秩的新四军老战士应山红,1950年代在团市委工作时与他有过接触。1980年代毛远耀两次来到衡阳,身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应山红均参与接待,并曾去其武汉家中拜望。近日,他对我说:“那天毛老带着我们到了他种的菜地,只见各种蔬菜长势良好。他仿佛一个田舍翁,莳弄花草很精细,甚至很专业。”6年前的2013年6月20日,享寿101岁的毛远耀离世,据说是韶山毛泽东家族中最长寿者,许多人都慨叹“仁者寿”。

  我是在40多年前十来岁的时候,自茅洞桥乡下来到衡阳市,随二叔甘珣(生前系衡阳市中医正骨医院主任医师)在解放路上散步,第一次听到“毛远耀”这个名字。二叔直夸毛市长为衡阳做了许多大好事,成天想的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不牟私利,也不对老百姓摆架子,竟然让我没来由地产生将来会为他写篇文章的想法。可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我家也没有任何人与他有过联系,他也根本不可能知道我。今年适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衡阳解放70周年,近些日子,突然间我无缘无故地坐立不安。随手翻阅各种衡阳史志资料,或者接触有关衡阳解放方面的书刊,“毛远耀”三个字都会突兀跃入眼中,脑海中不时浮现他那慈祥安宁的形象。仿佛有一股什么神奇的力量,督促我非得圆满少年时的一个闪念。这就是发表在《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第7期下半月刊,拙作长篇纪实散文《毛远耀的愧与无愧》的来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想起了毛远耀
无悔青春在奉献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想起了毛远耀 2019-07-29 2 2019年07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