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茅市镇油麻塘村,这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山旮旯,正在一天天变化着。衡阳市艺术学校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依托后盾单位,着手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油麻塘村输血造血,同时修路硬化村道、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截至2018年12月30日,原有贫困户68户168人的油麻塘村,已脱贫53户133人,2019年预脱贫6户14人。
扶贫之策—— 发展集体经济 带动整体脱贫
扶贫者(市艺术学校副校长、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剑)
2018年6月1日进驻油麻塘村后,我们想了很多,村里要发展必须要有集体经济。随着扶贫项目100KW光伏电站的建成并成功发电,打下第一步基础;在曹家组和新屋组,300亩水果基地果树正在茁壮成长;养鸡场第一批4200羽鸡出栏,第二批7000羽鸡正在放养中;大皂组200亩油茶林已栽下。这四个集体项目成功实施,为油麻塘村注入活血。
为彰显艺术特色,我们在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现有将近1万册图书,主要是农业种养、农机技术、农村法律等方面书籍,村民有技术问题,可现学现用。我们还组织专家给农民进行现场培训。村村响广播内容丰富起来,积极宣传扶贫政策。
在走访过程中,一对老年夫妻引起我的注意,男的叫肖立凡,78岁,女的叫周开英,81岁,两夫妻只有一个女儿,现在已经远嫁外地,目前只有老两口在村里住。他们是村内异地搬迁户,享受社会保障。
老两口唯一爱好就是喝点自酿的米酒,在拆旧房搬新房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走访了很多次。他们从抵触到慢慢接受,到最后想通,就是记住了我说的一句话,等你老人家答应搬迁到新房子后,我们来喝酒庆祝。现在每一次走访到他家,他就说你答应我们,要在我家喝一次酒,怎么说话不算数呢,我盼星星盼月亮希望你们能到我家喝一杯……老百姓纯朴的心感动着我们。
脱贫之路——
在集体养鸡场里钻研养鸡技术
脱贫者:蒋荣华
我叫蒋荣华,家里五口人,因为儿媳妇患喉癌,为治病花了不少钱,才成为贫困户。但我不等不靠,在家种田、养鸡、做竹制品、捉泥鳅。虽然60多岁了,凡是农村能赚钱的活儿我都干,偶尔还外出打点临工。
自从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后,多次帮我解决实际困难,经常同我促膝谈心,要我树立脱贫信心。更令我感动的是,还聘我担任村养鸡场的养鸡技术员,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担任养鸡技术员以后,我心想要对得起扶贫工作队的信任,便全身心投入到养鸡中去,忙不过来时,我还叫老伴来帮忙。为了提高自己的养鸡水平,我从农家书屋里借来两本养鸡书籍认真揣摩,并认真向鸡苗提供方的技术员学习,将他的操作都记在本子上,自己再慢慢消化。鸡苗进场第一天,我就能熟练地配制药水供鸡饮用,并投放少量饲料,每隔两小时观察鸡苗情况,几乎一夜没睡。
如今我越干越起劲,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
喜看变化
市艺校扶贫工作队进入油麻塘村以来,村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村里几乎没有集体经济,如今扶贫工作队帮村里建好了100KW光伏电站,并入国家电网发电后,去年发电10万度,收入9万元(其中电费4.5万元)。村集体兴办的养鸡场投入4万多元,2018年出栏4200羽鸡,纯收入7000元。2019年已养7500羽矮脚鸡,并解决一户贫困户就业。曹家组和新屋组300亩水果基地的樱桃树和柚子树正在茁壮成长,预计2020年挂果,大皂组200亩油茶林苗已栽下,跟贫困户家庭合股经营油茶。光伏发电和养鸡收益均分红给贫困户。今年来又修缮水利4处,硬化道路1公里,路灯已安装15盏,另100盏路灯正在购货中。
扶贫日志(2018年摘登)
6月1日 市艺校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衡南县茅市镇油麻塘村。当天上午就到镇扶贫办联系工作,到村里跟原县扶贫工作队队长石小伍对接,向村干部了解基本情况。
6月5日 走访贫困户肖家东、肖家道、肖家发、肖家广、陈安生、肖家贵,宣传扶贫政策。
6月8日 市艺校党员干部到村里对接帮扶贫困户,组织所有党员干部入贫困户家了解基本情况,录入贫困户数据上报电子版给镇扶贫办。
9月5日 扶贫项目村养鸡场进了4200多只鸡,安排贫困户担任养鸡技术员。
9月8日 在村部召开贫困户大会,听取贫困户诉求,了解住房、饮水、低保、健康、教育政策落实情况。
11月5日 县畜牧局送科技下乡。现场举办养殖技术培训,并发放养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