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人在道中》自序
~~~——《人在道中》自序
~~~——《人在道中》自序
~~~——《人在道中》自序
2019年07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在道中不知“道”
——《人在道中》自序
  谭浩泉

  语云:鱼在水中不知水,人在道中不知“道”。

  宇宙的自然规律,也即宇宙的真理、真相、本体,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能不能知道这个规律,看一个人的修行;能不能遵循这个规律,看一个人的选择。依我看来,知“道”不容易,遵“道”更应该。

  万物生长,人要活着,就像呼吸空气一样,时刻也离不开“道”的支持。所谓宇宙本体,经过显化便形成了有形有相的万物。自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由“道” 显化而来。人们都认为自己由父精母血造化而来,这样说也没有错。但若追问最初的源头,或反思自己能够得以出生、发育、成长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父母仅仅是开启这个开关、播下生命的种子而已,恐怕90%以上还是“道”这位超级“母亲”的功劳。譬如:离开了阳光你不能长大,离开了空气你不能生存,离开了大地你不能活着,离开了水你身体无法成形(人体70%以上由水构成)。身体的呼吸是自动的,身体的血流是自动的,身体的心跳是自动的,身体的营养吸收、消化、分配是自动的……一切从无到有,从隐到显,如果没有“道”的支撑、化育和贡献,恐怕都无从谈起。

  如果把“道”比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连的互联网,我们每个人就是一台电脑,正常状态是可以与互联网连接的,可是因为感染了“贪嗔痴”的病毒,便与互联网断开了,使我们的心从无限变成了有限。久而久之,就忘记了自己这台电脑原本是与互联网相连的,同时也习惯了这种感染病毒后与互联网断开的模式。如此一来,原本浩阔无边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对抗越来越多,这就是人类所有烦恼、痛苦的根源。话虽然如此说,是你与“道”分离了,但“道”并没有离开你。是你与本体失去连接,但本体一刻也没有与你失去连接。所以与互联网断开后,杀灭病毒,恢复连接,闻“道”、 知“道”、悟“道”、得“道”仍有很大的可能。数千年来,人类诸多哲学、思想、人文大师,他们使心灵从有限回归无限,就像从天庭盗来火种,把人世间的黑暗照亮,便是明证。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 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去习练它、运用它。悟性不高的人听说“道”则有时将它放在心上,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完全没有悟性的人,一听“道”就大笑不止,认为荒诞不稽。之所以大笑,表现出鄙视、讥笑的语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是因为“道”论理高深,本来就难以理解。如果人人都那么轻易能够理解的话,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年龄、经历、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悟性的不同,对“道”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也不足为奇,实属正常。

  一如海里有很多鱼,并不知道自己身处大海中这一事实,于是拼命地游、拼命地找,想要找到大海,找到回家的路。这个隐喻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就是大海中的那条鱼,而“道”就是大海,我们一直在寻找,殊不知一直就在它之内!也难怪,“道”并不是我们可以全面客观加以界定的对象,它是包含一切客观与主观之物的“整体”,而“整体”是唯一的,我们身处其中,就像苏东坡哲理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怎能看清它的全貌!杜牧诗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道即心,不可外求,修道就是修心,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

  尽管如此,自古以来,人类还是出现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筚路蓝缕、奋不顾身的求道者。他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得到的悟道成果,令人不禁感慨万千、仰慕万分!胡适之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道”在哪里?“道”在自然,“道”在世间,“道”在心灵。人,如果能够走在知“道”的路上,即使悟不了大道,也总会发现一些小花小草小风景的,关键是上不上路罢了。

  本人生性愚钝,人到中年后却偏偏爱上了所谓求“道”。从哲学入门,无论是儒家的圣贤之道,佛家的觉悟之道,还是道家的虚静之道都十分感兴趣,典籍也看了不少。但一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个更大,哪个更高!当然,不知道不等于没有思考,这本《人在道中》就是近五年的感想。愈是自然的东西,愈接近生命的本质,也愈接近“道”。因为常常深度融进自然且胡思乱想,欲化机巧为无心,随顺自然,返璞归真,就有了第一辑“自然之道”;离南岳近,那可是闻名天下的佛道圣地,自然要沾菩萨一点光,于是有了第二辑“南岳寻道”;四十岁开始看庄子,被他的汪洋恣肆、想象奇诡、意态万象和对天上人间入木三分的洞察深深打动,随意发挥,在报纸上开了个小专栏“品庄悟道”,归集拢来便成了第三辑;第四辑“说词论道”和第五辑“戏里有道”,也分别是报纸上的专栏文章,为阐释词义和各类剧种心得散文。

  常说世道人心,心,是人生命能量的中枢,具有不可思议的伟大潜能,不拿它来做点提升自己人生境界的事,实在是莫大的浪费和遗憾!人的生存生活生命都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凡人心随境转、高人以心转境,每个人的体会都是“冬天饮冷水,点点在心头”。也许我们无法寻道求道,而只能体道合道,通过体认万物而了知自己,通过净化自己而达于万物。这本集子就是邯郸学步想“合于道”开发点“道”心。只是由于才疏学浅、悟性不高,文章记录心迹“应似鸿爪踏雪泥”而已,不祈望本书引起共鸣和反响,读者能浏览个把小时不三毛钱一斤当废纸卖掉就算万幸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人在道中不知“道”
追求和谐美的 三个“节点”
苦难其实是一种磨砺
“段”章取“议”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人在道中不知“道” 2019-07-17 2 2019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