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之前总在书本上或电视上看到万里长城,就一直很憧憬能站在高高的长城上,一睹它的风采。这次小长假老师带我们去北京研学,我们有幸登上了八达岭长城,体会了一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境。
一到达八达岭长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据说八达岭长城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首都的重要屏障,所以被誉为万里长城最杰出的代表,有着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了长城后,看到她那既高大雄伟又蜿蜒万里的英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原以为登长城和上楼梯一样,但没料到攀登竟非常的艰难。刚开始攀爬时还是边走边欣赏两旁高耸的山峰和蓝天白云,爬着爬着,坡度渐渐加大,要依靠两旁的扶栏才能爬上去,太阳光也越来越刺眼,我望着前方又陡又长的路,慢慢地就有点想放弃了,于是对同桌说:“要不我们别爬了吧!还有那么长,看着我就腿软,坐在这里休息下,等他们下来再和他们一起下去?”说着,我们就找到了一处比较干净的台阶坐下。但看着和我们同行的人都坚持爬了上去,有的甚至都已经从顶峰返回了。不知为什么,我内心突然就有点愧疚和不甘心,于是我拉起同桌对她说:“别人都坚持爬上去了,我们怎么就不能啊!”二十多分钟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峰!放眼望去:天地万物尽收眼底,长城依着山势而来,辗转而去,气势恢宏,莽莽苍苍的群峰在这里望去是那样的矮小,我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愉悦!
我深深感悟到,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要像登长城一样,不能轻言放弃,要树立目标和理想,通过困难和挫折去不断磨练壮大自己,有一天让自己成长成像长城一样坚不可摧的“好汉”,成为祖国的骄傲!
二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心神向往的地方。
上午,老师带着我们从侧门进入了北大的校园,何邦振师兄早已在那等候。他一路上和我们有说有笑,聊着他在北大的求学经历以及北大的历史和文化风韵。一边走,一边观赏校园里的参天古树,时不时还有很多学生捧着书匆匆经过。听师兄说北大的学生端午节都不放假,这不由得让我感觉北大学子的勤学刻苦。
不经意间,博雅塔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深地印在了学子们的心中,据说这座塔是由当时学校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JamesPorter于1924年捐资兴建的,取名为“博雅”。沿着小路向未名湖走去,时不时感受着阵阵凉爽的风,煞是享受。
在北大,我们一中有一位优秀的校友名叫周治平,他在我国硅基光电子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师兄的带领下,我们有幸见到了早早在那里等候我们的周治平教授。在去周教授的实验室的路上,要经过北大学生的自修室,让我震撼的是,那些自修的学子特别认真,竟然都没有抬头看我们一眼,这让我不得不对北大学子的认真勤学肃然起敬!在周教授的实验室,他饶有兴致地向我们讲起了他所研究的硅基光电子学。虽然我并没有听懂什么,但我感觉周教授说起硅基光时他眼里闪烁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光芒,这就像爸爸妈妈聊起他们出色的孩子一样,也许这就是他最大的骄傲吧!我想,有付出就必定有收获,如果我们专心学习,努力拼搏,将来也一定能像师兄一样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三
参观完北京大学,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下午师兄带我们参观清华大学。
来到了清华侧门前,前面还有几队和我们一样的学生来参观,排了一会儿队,我们才进入清华校园。
首先,我们来到了新清华学堂。据何师兄介绍,“新清华学堂”的“新”,不仅是在于它是一座新世纪的新建筑,更标志清华大学在历史的“新”起点,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
清华学堂的日晷处是我们下午参观的第二站,日晷底座还雕刻“行胜于言”四个大字,我想这应该就体现了清华的“实干精神”吧!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取自《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有许多科学家和领导人都出自这里。我想他们一定是汲取了校训的精华,不断奋发图强,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就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是鞭策,也是清华学子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