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刘爱梅
专家简介:
刘爱梅,1996年毕业于南华大学医疗系,副主任医师,衡阳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至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擅长内分泌及老年病学的各种疾病诊治。对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甲状腺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及各种疑难危重病人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及诊治方法。
■本报记者 王 青
“懒癌”,是近几年网络上颇为流行的一个调侃之词,大意为“现代年轻人表现的一种办事拖延或拒绝行动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懒到极致的人。
在我们的观念中,懒惰是一种坏习惯,但是有很多人还是会说:“我也想勤劳,但是身体太累了不想动啊!”“虽然只有几百米路,还是不想走路,想打车。”“我的老伴白天看电视看了不到几分钟就睡着了,有时候聊着天就睡过去了。”……
“其实,看起来总是没有活力,不愿意运动,做什么事情都疲态尽显,嗜睡、懒洋洋的,真的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某种疾病的信号。”衡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爱梅如是说。
代谢综合征呈高发趋势
“因为懒得动、胡乱吃,所以人患了病。患病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也就‘懒’得更明显了。”刘爱梅说。
“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因长期营养过剩、运动不足,造成多种疾病加速蔓延。以代谢综合征为代表,往往伴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病症。”刘爱梅分析道。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具有以下特点: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些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多认为它们的共同原因就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造成多种疾病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某些癌症,包括与性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以及消化系统的胰腺癌、肝胆癌、结肠癌等。
懒惰,成多种疾病的一大诱因
每10个人当中,就会有1名糖尿病患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
还有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缺乏运动的疾病,超过8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与肥胖及身体惰性有关。人如果6个月不运动,胰岛素敏感性和身体健康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懒和疾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其实,有很多疾病都是懒惰造成的。而出现了疾病,人也会更没精神,如果此时还没有意识到懒惰的危险,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不爱动越容易生病,越是生病,越不爱动。久而久之,身体也就不堪重负了。”刘爱梅说道。
在刘爱梅常年接诊的患者当中,不乏肥胖患者。
“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但有些人却是很不愿意动的。尤其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从小就沉迷网络,长大了又长期坐在办公室,回家就躺在家里玩手机,偶尔出门活动也是开车打车,根本没有给自己身体锻炼的机会。加上平时吃的又是外卖、三高食品,营养过剩,久而久之,全体现在身体上了。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在内的疾病就常常出现在肥胖患者身上。年轻时主要体现在腰腹部的肥胖,等到年纪稍大一点了,就开始转为内脏的脂肪含量增多,紧接着心脑血管疾病也就找上门了。”刘爱梅分析道,“你说他们没意识到吗?其实不是,他们心里很清楚。”
肥胖患者应该怎么动怎么吃?
肥胖易导致糖尿病,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为什么有些人明知自己肥胖还是不愿意动呢?
刘爱梅分析道,首先,肥胖造成了人的身体尤其是膝盖部位的负重过大,运动起来会比常人更费力、更辛苦;其次,过度肥胖还会造成人的肢体活动不协调,平衡能力也变差,运动起来会给人笨重的感觉,潜意识里,肥胖患者会产生自卑心理。
“这时候就需要家人和朋友们的鼓励以及劝导了,肥胖患者可以从简单轻缓的运动开始做起,比如到公园散散步、做做健身操、打打太极拳,游泳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加速血液流通而且身体也不会感觉特别费劲。”刘爱梅建议,“一般需达到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150分钟以上的运动量,由强度小的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在身体适应的情况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强度,不能一蹴而就,身体会吃不消。”
“总之,如果在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的前提下,人的体力通常都是充沛的,如果不是偶尔一次,而是经常性地‘懒惰’,体检中也发现有些指标出现异常,还是应该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再做进一步治疗。另外,晚上睡眠之前尽量保证良好的环境,让自己快速入睡。”刘爱梅建议。
正所谓“管住嘴迈开腿”,还有一个方面不可忽视,那就是吃的问题。
“一旦肥胖,且伴有相应的疾病,就应该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清淡、少油少盐少糖,低脂,增加果蔬、粗粮杂粮等健康食品的摄入,但不是说放弃食用肉类完全吃素,这样会造成营养不良,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还是应该在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下,科学饮食。”刘爱梅说。
太“懒”还可能预示着身体有哪些病?
刘爱梅表示,人在生病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下,常常会表现得没有精神、乏力,没有活动的意愿,很多疾病都会让人变“懒”。
老人不动就睡——老年痴呆:如果家里有老人经常一看电视,5分钟以内就睡着,大白天聊天中途瞌睡,或者在打牌等娱乐活动中瞌睡不断,也要注意了,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的前兆,这一点经常被忽视,以为是睡眠不足。建议多与老人聊天、交流,让老人多活动身体,进行舒缓的运动,下象棋或者打牌也是可以的,但每次30分钟为宜,不宜过长,以免出现高血压猝死等情况。
年轻人嗜睡赖床——神经衰弱或抑郁:很多人不管晚上睡多久,白天依旧嚷嚷没有精神,工作效率低下,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做事情,而是真的太困太累精神无法集中。嗜睡,其实是很多疾病的表现之一,有的是晚间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或者打呼噜,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是神经衰弱的表现,也有抑郁症的可能。
一运动就出气不赢——慢阻肺:有的人一运动就出气不赢,应考虑是否患有慢阻肺。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觉气短。
痴呆木僵——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减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周身乏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发病隐匿,病情逐渐加重。各种临床表现在很多慢性病都可见到,因此诊断较难。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具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逐渐加重的全身不适、无精打采、乏力、倦怠、食欲减退恶心、体重减轻、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相关链接:出现以下情况不宜运动
不恰当的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和损伤,如骨骼肌损伤、骨折、关节损伤、皮肤损伤、低血糖、蛋白尿、眼底出血、心肌缺血等。而出现以下情况就不要运动了:
1.血压明显升高
2.血糖很高或波动明显
3.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及青光眼
4.糖尿病肾病
5.有严重或新发心脏病、明显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
6.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肺气肿通气/ 换气障碍、新近发生过血栓、经常有脑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