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22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发声
学校推出“无声食堂” 是因小失大
  ➡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时可能大声喧哗、嬉戏打闹,学校该怎么办?浙江省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的答案可谓“脑洞大开”。据报道,该校从3月11日起推出“无声餐厅”。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如果有学生不慎出声,“红领巾督查小组”会及时纠正,并扣除所在班级的纪律分。

  1.回到新闻本身,学校其实也有苦衷:近1000名学生在食堂吃饭,但食堂只能容纳600多名学生,所以要分低年级段、高年级段两批用餐。让早进餐的学生加快吃饭进度,是推出“无声食堂”的主因。这无疑反映了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的现实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不应该以牺牲孩子天性为代价。

  须知,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与同学愉悦地交谈,是放松身心、增进友情的好方法。当然,要把握好度,比如不耽误正常进食,不浪费粮食,不影响身边人。小学生当然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实施一定惩戒措施。但无论如何,如果食堂一丁点声音都没有,不也少了几分孩童应有的天真烂漫与朝气蓬勃吗?若干年后,长大成人后的他们回忆起童年生活,又会作何感想?

  ——评论员   之心

  2.创造文明有序的就餐环境,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强压”在孩子身上。从这一层面看,这种禁锢孩子本真的方式着实不可取。况且,学校这种“强制性”而非“自发性”的措施,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孩子对“无声餐厅”的认知,可能仅仅停留在“这是学校规定”的简单层面,其实内心并不接受认可。这种“强制性”的被动接受,永远没有自发性的主动行为效果好。长期受这种模式熏陶而建立起来的文明有序习惯,也仅仅是“表面功夫”,长此以往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背道而驰。

  “食不言寝不语”虽是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但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环境也要因地制宜,更接地气。午餐时间本是释放压力、沟通交流情感的最佳时段,如果用“无言”代替交流,如果以泯灭孩子天真为代价,这样的教育模式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和价值。   ——评论员   李彩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不“碰瓷”的哈登更像MVP
学校推出“无声食堂” 是因小失大
做好自己
说道说道
年轻人爱在B站学习的启示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学校推出“无声食堂” 是因小失大 2019-04-22 2 2019年04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