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有关“一线工人安全帽”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名建筑工人拿着工人戴的黄色安全帽与管理人员戴的红色安全帽相互撞击,结果黄色安全帽几下就被撞碎,红色安全帽却基本无损。拍摄者表示,拍摄所用的安全帽是工地发的,给工人发的安全帽不结实、不安全,“就是塑料,一碰就碎”。
1.生命安全面前没有小事,“保命钱”不能省。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下作业,劳动者的防护安全都应该到位、有效。对于视频反映的问题,相关责任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及时查找病灶、亡羊补牢,决不能事不关己、一看了之,任由这些问题蔓延下去,最终导致劳动者伤身、更伤心。
中国梦,劳动美。“五一”国际劳动节将至,我们在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点赞的同时,也应更多聚焦于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合法权益、给予充分尊重等实际行动上。比如,让安全帽真正保安全,让防暑降温举措更贴心。诸如此类皆非小事,只有一项一项做好、一件一件做实,才能奏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 ——评论员 闫鸣
2.黄帽与红帽的实测碰撞,竟是一派以卵击石的既视感。不同颜色的安全帽,不同的身份阶层,这甚至还可能意味着,在意外发生之时各自不同的命运。关于安全帽,并非没有国家标准,只不过在工地场景下,没有人去监督此项标准是否被落实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许多施工现场,一线工人是缺乏“代理人”以致于是利益被架空的。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关注焦点,向来在于项目进度、资金流向等方面,而极少在意工人安全,更不用说安全帽等“细枝末节”的防护用品了。
出现这种现象,其所指向的是建筑工人一行缺乏正式雇佣关系、缺乏标准化执业规范、缺乏系统性待遇保障的根本性缺陷。当建筑工人不是任何一家企业的员工,而仅仅是工地上一个个零散的“临时工”,那么就必然不会有人愿意为之承担起长期责任。他们缺的何止是一个可靠的安全帽呢,他们缺的是一个正式的职业身份,及其所对应的归属。 ——评论员 蒋璟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