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中“无我”方达德
  陈学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主席3月22日在意大利众议院回答众议长菲科的金句。文字简洁质朴,直击人心,诠释了一种信念、担当和境界,是拳拳之心、铮铮之誓,是纳川之怀、达德之音,给我们以震撼,予大众以启迪。

  “无我”一词,源于《庄子·齐物论》“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无我”,既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的大境界,也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大格局,还是心系民众、勇于担当的大胸怀。“无我”方达德,“无我”终成杰。夏明翰、张思德、钱学森、黄大年、焦裕禄、王继才……都是“无我”状态的仁人志士。他们用“无我”之心,描绘了永恒不褪的价值底色;他们以“无我”之姿,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人生华章。

  万法由心生,一切始心修。“无我”修心,达德于身,臻于至境。涵养“无我”得“毋我”。心能“毋我”,才能与时俱进。项羽太“自我”失却天下;唐太宗不“唯我”成就名君。可见,立于时代、顾于大局,不自大自尚、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惯于以意气用事、靠感觉办事、凭经验断事,善于征言纳言、创新创造,方能立家立业、立身立命。涵养“无我”务“忘我”。心若“忘我”,才会鞠躬尽瘁。曹雪芹历十载写就《红楼梦》;李时珍经27个寒暑著成《本草纲目》;李保国35年如一日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凡成大事者,克服私心杂念,杜绝三心二意,埋头苦干,驰而不息,方可至“事已立而迹不见,功已成而人不知”的境地。涵养“无我”求“大我”。心求“大我”,才可志驰千里。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是“大我”之情;林则徐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是“大我”之怀。坚持国家至上、人民至尊,以民族复兴、民生幸福为己任,舍小我之利,制自身之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大我精神,是至善至德。

  手里“无剑”能制胜,心中“无我”方达德。“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两千多年前,老子、庄子在各自典籍中道出“无我”真谛。新时代的新航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以身为范给“无我”赋予新内涵。争当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应自觉将“无我”作为座右铭,当作矢志不渝的毕生追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心中“无我”方达德
高度重视“哭诉维权”的 后续效应
“净走”让城市文明之路越走越宽广
说道说道
“提笔忘字”呼唤“写字文化”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心中“无我”方达德 2019-04-16 2 2019年04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