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告别流水线上的生活,去做一名外卖骑手,大量年轻人的这一选择不难理解。相比于传统的制造业工厂,做外卖骑手上班时间灵活、收入有保障,技术门槛较低,工作性价比较高。深层次看,这种群体性职业选择的偏好,恰是服务业扩容的一个现实缩影。可以说,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是大势所趋。这个意义上看,年轻劳动力从工厂流水线转移到第三产业,是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更有效缓解了就业人口从工业转移到服务业的压力。 ——评论员 乐群
2.事实上,所谓“月薪万元”只是个理想状态。能拿到这个月薪的凤毛麟角,也绝不是8小时工作制就能实现的,恐怕需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月休一天”“吃饭都是在岗位上,而且饭后无休”等工作状态才有可能。当他们蜂拥向外卖等服务业的时候,要反思的不是求职者的趋利选择和市场规律,而是制造业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说这些当然不是鼓励所有年轻人去服务业中流击楫,制造业同样不能像个“怨妇”只看到年轻人趋利的选择。一方面,提高劳动力价值、提升制造业福利保障,这早已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改善工作环境、关爱精神生活,让制造业真正享有“职业尊荣”,也是不容规避的话题。
年轻人为何宁愿送外卖也不想去工厂?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完全可以回归于职业选择的基本规律之上。不要怪年轻人矫情,也别怨外卖行当吃香,制造业如果真能“静思己过”,就要从“月薪万元”的幻觉中抽离出来,真正为打拼在制造业的年轻人做点儿实事。
——评论员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