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职高峰来临 警惕黑职介新骗术
2月23日,求职者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人才交流大会现场面试。 新华社发
  随着年后求职高峰的来临,黑职介们也开始蠢蠢欲动。骗子们的手段也紧跟潮流、新花样迭出,受骗者不乏高薪人才。本报记者总结了近几年新出现的招聘骗局,希望求职者在找工作时,能够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假猎头”用高薪职位做饵

  在一些高薪岗位当中,猎头是常见的招聘方式。这种小范围的招聘方式,让人容易放松警惕、受骗上当。

  在人社部发布的一个案例中,陈某接到一位自称是“高级猎头顾问”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陈某的详细个人信息,声称可以提供高薪职位。陈某信以为真。不久之后陈某就得到了“猎头”的面试通知,但“猎头”表示要先收2000元服务费,并承诺在陈某入职三个月后返回。陈某汇款后前往面试地点,找到的却是一家外贸公司,对方表示并未委托猎头招聘。当陈某再次拨打“猎头”电话时,对方已关机。

  兼职刷单先给甜头后坑钱

  “兼职刷单”是当下最热门的兼职工作之一,所以常被骗子拿来当幌子。骗子会与受害人签署一份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随后进一步以蝇头小利让受害人尝到甜头。之后骗子会以未完成任务量等诸多理由不按约定返还本金和报酬,并要求受害人继续刷单并投入更多本金。一些骗子还会诱导受害人借贷刷单。

  用“培训贷”骗求职者钱财

  “培训贷”是指某些培训机构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王勇(化名)就读于济南某高校会计专业,某培训机构告诉他,岗前培训三个月就能入职某公司。可是,还没签入职合同,该公司就要求王勇自己贷款参加培训,承诺可以帮助王勇偿还前六个月贷款。该公司指挥王勇通过一个第三方小额贷款平台办理了两万元的贷款,这笔款项直接打入了培训机构账户。没多久,王勇就被告知公司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贷款,培训机构许诺的“包就业”也谈不上落实了。

  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贩卖

  现在有许多依靠贩卖个人信息获利的中介公司,他们往往通过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收取应聘者简历来套取个人信息。求职简历里面的信息非常详细,姓名、毕业院校、手机号码、工作经历、人脉关系、家庭住址……全都是个人隐私。简历泄露比单纯的电话号码被泄露更严重,所有信息几乎都在“裸奔”。所以求职者在简历上的身份证号码、地址等信息不用太具体,主要留电话以及个人其他资历说明即可。

  非法传销借“身边人”行骗

  非法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须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受害者也往往因为求职心切不辨真伪。2017年,发生了李文星误入非法传销组织之后溺亡的惨剧,全国各地打击非法传销的力度随之增强,但非法传销至今还未禁绝,受骗上当者还有很多。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07
求职高峰来临 警惕黑职介新骗术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求职高峰来临 警惕黑职介新骗术 2019-02-25 2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