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凡事都能做到“游刃有余”,情绪自然稳定,这是一种艺术的人生。且看——
《庄子》又名《南华经》,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完美结合。庄子的语言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一共有33篇,200多个寓言故事。庄子是个大哲学家,但他不讲理论,讲故事,他用文学的方法来表达他的哲学理念。比如《庄子·养生主》里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有个叫丁的厨师有把宰牛的刀,用了19年还和新的一样。文惠王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在解剖牛的时候,眼睛里没有牛,我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神去体会去解剖牛。我的这个刀刃非常的薄,而牛的骨头总是有空隙的,我用没有厚度的刀进入到有空隙的地方去,刀怎么会坏呢?”也就是:“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
这已经不只是一种技术了,而是“道”了。庖丁在解剖牛时,就如同倾听音乐、欣赏舞蹈一样,是一种美的享受。文惠王听了以后很高兴,说:“妙啊!我从庖丁这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就是重在顺应自然、尊重事物的本性。庄子是以养生之道来说明他的哲学理念。
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就是: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禁区,我们不要去碰撞它;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矛盾,我们不要去硬碰硬。人生要有一种智慧,要“以无厚入有间”,找到合适自己的空间,别人不可取代的空间,然后不断扩展,永不放弃,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果凡事都能做到“游刃有余”,情绪自然稳定,这是一种艺术的人生。
庄子“淡然无极”的美学思想,在后世形成一股强大的“平淡自然”的审美趣味,主导着中国古代雅文化的审美价值观。这种追求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巅峰之作。比如,坐落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基罗设计建造。这个图书馆让人震撼的是简单、素朴。从天花板到窗户,素朴到几乎没有过多的装饰。简单的桌子,一个斜的台子,上面放一本书而已。米开朗基罗自己是个读书人,也希望人们走进图书馆时,能把心安静下来。在这里只是读书,读书才是重点,才是本质。
米开朗基罗开始雕塑大卫的时候才26岁,29岁完成。而建造完这座图书馆时已经快60岁了。米开朗基罗如果不能一直保持一份平淡、自然的天性,没有淡泊和宁静,是不可能完成这座建筑史上的巅峰之作的。
这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道家给我们情绪管理的智慧是:平淡,自然。人若能一直保持一种平淡自然的天性,情绪自然稳定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