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企业总量、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工业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稳中有进,但在规模效应、持续发展、产业优势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把“原地倍增计划”作为衡阳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抓手,促进原有企业尽快形成产能,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植优补短”,才能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市人大代表夏君山为此建议:
做好政策导向。一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做好配套政策的出台,围绕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配置菜单式的服务资源和提供定制化的政策支持,着力引导工业企业扩大投资、扩能扩产、转型升级,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关注“倍增”、热议“倍增”、推进“倍增”的浓厚氛围;二是制定出台企业原地倍增支持奖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加大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原地倍增;三是理顺企业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的关系,参照长沙市芙蓉区中央产业园的做法,出台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政策,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对好的项目可以突破至5.0以上,支持企业向空中发展,通过原地倍增或零地倍增,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倍增。
加大资金扶持。一是加大工业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分类支持重点工业企业,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新兴金融业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二是设立工业倍增发展专项资金。加强财政资金对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开拓市场的支持,以及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扶持。
实行产业集群培育。围绕多家骨干企业与新兴优质企业,着力提高企业“亩产效益”,抓好产业配套,推动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率先倍增,通过以点带面,做大做强工业产业集群,形成全方位、多产业的稳定税源,助推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