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就是菜场。
凌晨五点左右,各种卷闸门拉动的声音把人从朦胧中唤醒。不一会儿,水龙头哗哗放水声、摩托车突突发动声、叮当的厨具撞击声、叽叽喳喳的鸡犬拥挤声,一股脑儿涌了进来。远远的有妻子叫丈夫,丈夫拿刀出来霍霍地磨,面堆摔在案板上,几分钟之后,油条下锅了,噼噼啪啪的。我们呢喃着醒来,又在这清晰无比的声音中迷离睡去。人在这辛劳的鼎沸声中睡得特别踏实,不知不觉间就是七点了,菜场早已人山人海。菜场的门面也开市了,郊区的农民们把菜堆到了公路两边。他们卖的都是自家种的菜。天不亮就出去摘,摘好了放在池塘边洗,洗干净了挑过来卖。晚了占不到好地方,所以都会在凌晨四五点就出门,多睡一会对他们来说都是奢华的享受。
这正是下半年蔬菜最旺盛的季节。一路看过去,大白菜、兰包、红菜苔、萝卜、土豆、芹菜、香菜,应有尽有。这个阿姨最喜欢种萝卜,她的萝卜有白色的,有深红色的,还有青绿色的。每次买她的菜,我都会跟她说说话。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在深圳打工,一个在上海读大学。她的菜地,就是儿子的学费基地。老公今年五十二了,在工地上打点零工,这两年行情好,打零工工资高,现钱现收,虽是早出晚归,却也夫妻和顺。他们偶尔小吵小闹,算不得什么扎心的大事。她最操心两个孩子的婚事,大儿子谈了女朋友,房子却没着落,小儿子想读研究生呢。她谈起孩子,满脸喜悦。不管谁买她的菜,都会送人家两根葱。她跟我说,自己种的菜,好吃,不像那摊子上的,都是外地菜。听她那说法,好像外地菜都是实验室里生产出来的。我笑笑,分享她的生活,也分享她的喜悦。旁边两个女的吵了起来,她们为争一块小小的可以放下一只箢箕的地盘。菜场管理人员过来了,一边推开其中一个,一边不耐烦地骂着她们,被这管理员这么一推,两个人都没了脾气,听从了他的安排。这个男人顺便撕下一把收据,把这一排农民的税费都收了去。所有自产自销不占摊位的,都是收两块;摊位上的,一律十块。他极麻利地撕票,收费,一会拎拎这个的担子,一会推推那个的菜。随着他的整理,大家便自动地把东西摆放整齐。
那个卖西红柿和蒜子、小红尖椒、生姜的男子,双脚是瘫痪的。他跪在地上,电子秤摆在他身边,人们选好了东西,放在电子秤上,他很快地按下价格,收钱,找钱。他的钱,放在右手边的一只大竹筐里。一个早上,那只大竹筐慢慢地堆满了一块的、五块的、十块的纸币。他又在那大竹筐里放了一个搪瓷碗,收了硬币,就往碗里一扔,“叮当”的声音犹如动听的乐曲。他每天准时出现在这个地方,同样的工具,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手法。
门面的第三家是个豆腐店。开店的是一对小夫妻。他们每天下午现场制作豆腐,泡豆、磨豆、榨豆汁、压豆腐,两口子配合得恰到好处。每天凌晨,他们会早早来到店里把油烧开,炸豆腐,也制作豆浆。豆腐在他们手里变出许多的花样来了,有油豆腐、订豆腐、肉筋豆腐、白豆腐、豆腐干、豆腐丝,当然还有豆浆豆腐花。大竹匾里堆着高高的油豆腐,大木板上摆着成块的白豆腐,左边是大木桶,桶子里装着豆腐花,右边是大铁桶,装满了豆浆,这些都可以一杯一杯地装进塑料杯里,压实了封口,让客人打包带走。早上菜场人最多的时候,老婆负责卖豆腐,老公负责打包卖豆腐花和豆浆。
一路走过去,卖油条米粉的,卖红烧肉、鱼丸子的,卖各式腌菜豆拌浆的,人们都在不停地做生意。就到了这家卖鱼虾蛇的门面了,这家常年守店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婶,然而她看着实在年轻,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模样也很周正。可是,她的儿子都已经生了孩子了。她的丈夫,一个矮小的小老头,专门负责在各地收购脚鱼、鳝鱼、泥鳅。她呢,既负责卖,也负责杀。你要买蟮鱼吗?她把装了鳝鱼的大盆子往旁边一踢,架了一块木板在盆子上,一手抓过一条鳝鱼,往盆子边一甩……上午她忙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我跟她说不上话。下午没事的时候,我问她:这些年是怎样练就这手法的?她白我一眼,没好气地回答:“怎么练?手多割破几次,手上疤满了,本事就练出来了。”她把手伸出来给我看,果然是伤痕累累,和她的脸完全不是一个模样。我嗫嚅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看出了我的尴尬,大方地一笑:“没什么啦,下次挑我家的东西买好吧。”
菜场的第一个大厅里面,全是女人。最前面是一排卖鱼的,这些女人有的年轻,也算得上漂亮,有的年纪大些,她们一律穿着深色的衣服,脚上是一双长统套鞋,站在齐膝深的水里,捉鱼、杀鱼、剁鱼,收钱。中间一排是卖肉的,这些女人剁排骨,去肉皮,锋利的刀在她们手上挥舞得如行云流水。她们的脸上都挂着近乎讨好的笑容,对着每一个走来走去的顾客喊道:“排骨二十五,二十五啦!最好的前腿肉,只要十一块。还有猪腰子,猪肝,你要什么?”我在她们手里买肉,知道她们的男人都在更早的时候出门去屠宰场把肉批发了回来,给她们安放妥当,然后就回家补觉去了。生活,在男人女人身上都一样艰辛,这艰辛里是房子,是孩子,是日子,是双方的老人往后的安宁。这些女人,也会在中午到傍晚的时光之间打一点小牌,她们就在这水池中间,两个肉摊之间,架一块木板,三个人,或者四个人,扯字牌,也说说人来人往的新闻和传奇,谁家新买了房子,谁家的儿媳妇是外地的,谁的闺女跟个外地小伙子跑了。她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不留一点情面,也不带一丝惧怕。最真实的生活,最彻底地呈现,一日的辛劳,在这点闲暇时光里释放殆尽。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哪里是外面的世界?哪里是内心的世界?小小的菜场,就是最好的外面,最繁华也最喧嚣,生活在其中,或者深入其中,看得到生命底色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