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7日上午,“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旅游产业发展成就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衡阳市旅游外侨民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分别就旅游节会、“十三五”期间规划布局等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40年来,我市旅游产业实现了由接待型向经济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截至2017年底,我市拥有规模化的旅游区(点)200余处,A级旅游景区24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6个;省级旅游强县3个、特色旅游名镇4个、特色旅游名村14个、星级乡村旅游服务区(点)近200家,旅游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201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01.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8.05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
改革开放后,衡阳旅游产业步入发展黄金期,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衡阳旅游品牌不断迈上新台阶。198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后,南岳衡山又分别于2000年、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并于2006年入选全国首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衡阳旅游品牌驰名中外,不仅开辟了旅游专场,举办的南岳衡山国际寿文化节、中国蔡伦科技发明节等旅游主题活动也备受各方青睐。
下一步,我市将以实施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强市为总战略,实现做强南岳、做旺城区、做特县域、做美乡村、做响品牌、做实支撑“六做”总目标,打造“百景之城、千景之市”的全域旅游“衡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