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符方卿
在珠晖区,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两个地方,一个是衡阳火车站,另一个是江东市场。可是40年前,江东市场却为空白。改革开放后,工商恢复建制,珠晖工商人解放思想,迈开步子,短短4年内写就“江东经验”,集贸市场辐射12个省区市;改革步伐不停歇,继而实现了集贸市场向大型综合集贸市场升级转换,曾一度被视为展示衡阳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进入上世纪90年代,市场建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划分也更为专业,大型市场争相抢滩,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新时代,面对民众消费升级需求,珠晖工商人积极实行供给侧改革,引导市场,腾挪空间,整合资源,江东市场步入“做优时代”。
写就“江东经验” 市场辐射12个省区市
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珠晖区迎来了集市发展的春天。
1979年4月,江东工商行政管理所(珠晖工商分局前身)派员参加市工商局组成的考察团,赴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佛山等地学习考察集市发展经验。
“我们的理念落伍了!”时任江东工商行政管理所所长陈拔群在全所干部职工通风会上分享此番学习考察体会时说,必须解放思想,迈开步子,建设和搞活市场。
同年6月,江东工商行政管理所按照市工商局部署要求,结合珠晖自身优势,落实省局提出的“全面开放城乡集贸市场”改革精神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和集贸市场。
短短4年内,珠晖区形成了以广西路、汽车码头、苗圃街等7处集市为主要节点的珠晖农贸市场个私经济发展圈,日入市交易人数达3万余人,上市交易的商品超200种,年交易金额800万余元,市场辐射12个省区市,吸引14个省(市)的近400名个体工商经营户到珠晖发展。个体工商户注册达1400余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
上世纪80年代初,珠晖集市交易的恢复和繁荣,基本解决了当时珠晖20万居民“菜篮子”的问题,也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更为湘南地区仍至省内其他地州市农贸集市交易市场发展提供了“江东经验”。
珠晖农贸集市被称之为衡阳个私经济发展的“摇篮”。
“湘南第一市”成衡阳“窗口” 大型综合市场云集江东
为给江东集市贸易经济的持续发展“释放”更大空间,以及解决“以路为市”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1980年8月,市政府批准市工商局市场建设三年规划,决定在江东火车站附近建设一个大型综合集贸市场。
江东工商分局(珠晖工商分局前身)放眼市场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经多番论证,在湖南路靠西一侧征地21.6亩,投资建设江东综合集贸市场。市场一期工程于198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湖北路、湖南路、广西路等依街交易的400余户个体工商户进场经营,结束了车站附近以街为市的混乱状态。
市场二期工程次年元月开工,一年后顺利开业,吸引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120余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上千个个体工商户进场经营,场内商品涉及13大行业2万余种,日上市人数达8万多人,年成交额破亿元,达到11600万元。
江东综合集贸市场的繁荣,极大地带动了托运部、住宿、餐饮、服装、床上用品等行业的兴起,并为社会新增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成为珠晖税收重要来源之一,被湖南省工商局推介为“湘南第一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文明市场”。
江东综合集贸市场曾一度被视为衡阳展示改革开放形象的重要载体,外界了解衡阳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被经济界人士称为衡阳发展的“江东现象”。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珠晖加大了大型市场建设发展力度。1991年10月,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雁东大厦批发市场——衡阳首个专业服装大型批发市场,拥有1392个门面摊位,1994年6月开业。
此后,珠晖大型市场建设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定位划分更为专业,进入又一个黄金发展期。衡阳商业城、天力、华正、太平洋、湘江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出版物交易市场、三得利水果批发市场、东风财富广场、湘江机电批发大市场等大型市场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市场体量和辐射力不断壮大,市场活力旺盛。
引导“腾挪”市场空间 迎来“做优时代”
2015年6月,衡阳鑫都国际广场“登陆”珠晖区,成为珠晖首家高端时尚体验式购物市场,标志着珠晖市场发展“做优时代”的到来。
珠晖工商分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进行供给侧改革,适应消费升级大势,倡导市场建设发展新理念,对“两少”市场划行归类,整合重组,将原员工里小电器市场归类整合到天力大市场,将商业城地下室归类整合到华正小商品市场,将新世纪家电城归类整合到东风财富广场等,为珠晖主城区提质改造和市场建设发展做大做强做优腾出了空间。
指导市场投资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近亿元,对辖区22个市场设施落后老化问题进行全面提质改造。指导新建市场按照行业化专业化要求,从规模上做大,从取向上做专,从发展模式上做优,位于衡茶路的湘江机电批发大市场、湘江日用批发大市场、衡阳鑫都国际等已成为珠晖市场建设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的行业领军代表。
市场要有序发展离不开市场监管。珠晖工商恢复建制40年来,在大力抓好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坚持不懈抓实市场规范和监管。充分利用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社会服务平台,强化普法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广泛开展“依法文明经营”活动,40年间共评选“文明经营户”4000户。
改革开放40年来,珠晖工商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方法,规范和服务市场发展。恢复建制以来,创新实践监管方式方法10余种,特别是军民共建文明市场、文明市场创建和市场巡查分析,对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市场监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截至2018年6月,珠晖已建成大型市场24个,建筑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市场主体注册总量达18502户,其中国家集体企业57户、私营企业130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4户、个体工商户15482户,成为衡阳市乃至湘南地区最为活跃的市场。
【机构沿革】
衡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珠晖分局成立于1980年12月,原名称为衡阳市工商行政局江东分局,第一任局长陈拔群。2001年,衡阳市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江东区更名为珠晖区,江东分局更名为珠晖分局。珠晖分局内设12职能股室、2个单列机构、2个直属事业单位、2个挂靠社会组织;下设粤汉、衡州、江东、站前、广东路、东风路、清泉、东阳、酃湖9个派出工商所。现有干部职工101人(其中党员66人)。截至目前,辖区市场主体注册总量达18502户,其中国家级企业57户、私营企业1309户、个体工商户1548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4户。
【荣誉榜】
1987年—1989年,连续三年荣获省工商局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
1991年,荣获衡阳市委授予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1992年,获得省计生委授予的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96年,雁东所被团省委、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
2006年,广东路工商所、粤汉工商所、江东工商所荣获省工商局授予的省级“五好工商所”称号
2007年,茶山工商所荣获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9年,荣获中消协授予的落实中消协首项职能“先进单位”称号
2010年,荣获中消协授予落实《消法》首项法定职能“最佳单位”称号,荣获湖南省消费者委员会授予的落实《消法》首项法定职能“红旗单位”称号
2014年,荣获“湖南省文明单位”称号,荣获省消委授予的全省消委系统消费维权“先进单位”称号
2016年,荣获个私协授予的全国个私协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7年,荣获省工商局授予的“商事制度改革成绩突出窗口单位”称号等
图片说明:
上世纪80年代,珠晖工商分局执法队伍深入辖区大街小巷宣传打假维权。
1994年开业的雁东大厦批发市场,是衡阳首个专业服装大型批发市场。
江东综合集贸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厅
2015年6月,衡阳鑫都国际广场登陆珠晖区,标志着“做优时代”的到来。
珠晖工商分局创新市场监管方式,采取军民共建文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