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IG夺冠不是沉迷游戏的借口
察者看台
  ➡

  黄冠华

  “IG(电子竞技俱乐部)夺冠!”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这条新闻刷屏。一时间,一些高校宿舍炸锅,宿管阿姨懵圈,诸如“为国争光”“为电竞正名”之声不绝于耳,更有人喊出这是“另一种体育强国梦”。可年轻人欢呼雀跃的同时,家长们却慌了神:“电竞成了体育赛事,应该支持还是严控?”

  孩子的兴奋可以理解,但家长的忧虑也不无道理。毕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电竞的“名声”并不太好,甚至被很多家长等同为打游戏,视为“电子海洛因”,唯恐孩子陷进去。而今,随着电竞被纳入亚运会表演项目,再加上此番IG夺冠,一些人便理直气壮地将打游戏与电竞、追梦挂上钩,呼吁要“正视游戏”,似乎成天在游戏的世界里横行就能实现梦想,甚至“为国争光”。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更加严重的误读。

  真正的电子竞技绝非娱乐消遣那么简单,职业玩家、电竞选手的训练操作要求,跟日常打游戏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更何况电竞背后的巨额资本运作远非常人所能想象,从购置设备、租用场地到引进外援,动辄千万不足为奇。从这个意义上看,整日窝在宿舍床上捧着笔记本电脑醉生梦死打游戏,美其名曰走职业道路、追逐电竞梦想,实质上不过是为自己的沉沦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影响健康、拖累学习,沉迷游戏的危害尽人皆知。一些年轻人吃饭靠外卖,黑白全颠倒,游戏直播“无缝衔接”,和现实世界几近脱节的生活方式,着实让人“细思极恐”。而反观我们当前的游戏市场,更是良莠不齐。各路游戏公司,将逐利奉为圭臬,把“成瘾”作为手段,不仅在内容和设计上充斥血腥、暴力和对抗,随之而来的各种“氪金”操作更是毫无底线。当电竞成为一时热点,吸引到更多关注,我们或许更需要引导青少年去认识“竞技”与“游戏”之间的区别,避免冲动加入、盲目沉迷。

  沉迷游戏如此,电子产品亦复如是。现代社会各种新产品新花样实在太多,成人尚难以抗拒这种种诱惑,遑论未经世事的孩子。我们当然不能抵制现代科技,却能通过严控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防止青少年沉迷。美国硅谷高管子女集聚的华尔道夫学校,几乎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难道不是一种启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IG夺冠不是沉迷游戏的借口
“透明职场”的边界 是把员工当人
“理直”也应“气和”
说道说道
要把保护消费者“差评权”当回事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IG夺冠不是沉迷游戏的借口 2018-11-08 2 2018年11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