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匡代勇 唐祖军
本报讯 近日,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雀鹰以及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小麂、狗獾、鼬獾等多种珍稀动物频频现身保护区。而揭开这些“深山隐士”神秘面纱的,正是保护区今年8月份以来布设的11台红外监测相机。
记者从视频上看到,这些珍稀野生动物野外环境下的卖萌姿态让人忍俊不禁:一个晴日上午,一群白鹇悠闲地在树林下觅食,两只雌性(黑色)还在不停地追逐、嬉闹,而雄性(白色)在一旁放哨,时不时地抬起头来四处张望;一只雀鹰似乎在丛林地面寻找着什么东西,尔后振翅一飞,跃上枝头;中午时分,一只小麂在林间小路吃草觅食,警觉地竖起尖尖耳朵,耳听八方,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时四处张望;午夜时分,一只狗獾利用它非常灵敏的鼻子追踪着山鼠的踪迹,小家伙还在镜头前撒了一泡尿;而忙碌的鼬獾则趁着夜色紧张捕食,从镜头前一闪而过……
红外相机清晰地拍摄到了众多野生动物的优美“身姿”,这也是保护区首次记录到这些物种在区内野外环境下活动的影像资料。这次拍到的白鹇是一个小种群,距2013年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公开报道发现白鹇已有5年时间。此次红外相机再次发现印证了白鹇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种群健康繁殖,数量进一步增多。
经过初步统计,此次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野生动物的有效视频80余段、照片240余张。这些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影像资料库,对保护区动物本底调查、动物生态学、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布置更多、更密的红外相机继续监测这些‘美丽精灵’的野外生存情况,以利于更好地保护这些野生动物。”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白鹇:属于大型鸡类。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食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通常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性机警,很少起飞,紧急时亦急飞上树。繁殖期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每窝产卵4-6枚,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
小麂:一种小型的鹿科动物,栖息在稠密灌丛中。小麂头部为鲜棕色,体毛呈棕褐色,颈背部较深,呈暗褐色,腹面从前胸至肛门周围均为白色。取食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枝叶、幼芽,也吃花和果实。喜独居或雌雄同栖。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亚热带地区。
⬆一只小麂在林间小路吃草觅食时,显得非常警觉
⬅一群白鹇悠闲地在树林下觅食、追逐,而雄性(白色)则在一旁放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