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鸡汤滋补 熬煮有方
  鸡汤向来以美味著称,“补虚”的功效也为人所知晓。作为一种进补佳品,在秋冬季节,经常喝鸡汤可以改善体质,起到暖身御寒的作用。然而,想要煲出好喝的鸡汤可不是容易的事。

  A

  鸡汤效用

  秋冬常喝可改善体质 补气养血需留心上火 

  鸡汤被称为“营养宝库”。首先,秋冬季节常喝鸡汤可以改善体质,起到暖身御寒的作用。但要注意,如果体质偏热性,最好不要喝太多,以免上火。 

  有些人冬天很容易感冒,而鸡汤煮过之后会释放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可以减少发炎的情况,也能预防感冒。 

  煲汤的妙处在于多种食材与药材的融合,鸡汤本身就是滋补的汤品,如果和鹿茸一起熬,可以达到补肾的作用,血气不足的人喝,也可以达到养血的效果。 

  对于女性来说,每个月都会有不舒服的时候,如果月经量太大,脸色会显得有点苍白,经常喝鸡汤会改善很多。如果怕上火,可以加一点菌类的食材,比如猴头菇、香菇等。 

  一般来讲,不管男女老幼,只要不是易上火体质,都可以常喝鸡汤。另外,鸡汤对于补血养气、恢复骨骼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B

  熬汤妙招

  童子鸡优于老母鸡

  老人们常说,熬锅老母鸡汤补一补。实际上,熬鸡汤的时候,用童子鸡更合适。童子鸡的肉含蛋白质较多,且含弹性结缔组织极少,更易被人体吸收。 

  用来炖鸡汤的鸡,最好是母鸡,母鸡炖的汤更补虚,适合大病初愈的人喝。有人发现,炖完鸡汤的鸡肉吃起来不仅没有滋味,还有些“柴”,这时可以拿来凉拌食用。

  活鸡现宰需“排酸”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去农贸市场中购买活鸡来炖汤,这样主要是为了保证肉味的鲜美。活鸡宰杀之后,最好先放进冰箱冷冻室冰冻3个小时左右再拿出来解冻煮汤。这样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 

  排酸肉是活牲畜屠宰经自然冷却至常温后。通过冷却来排酸,即让肉中的乳酸成分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风速下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酒精,然后挥发掉。经过排酸后肉的口感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消化。

  浸泡、飞水不能少 

  煲鸡汤前,可以把洗干净的鸡放入淘洗大米的水中浸泡十几分钟。这样做能去除鸡皮上的异味,还能让鸡肉变得更鲜嫩。 

  而所谓的飞水,就是把鸡、冷水、姜片一起放到灶上,点火煮到沸的过程。通过飞水不仅可以去掉鸡的生腥味,也是一次彻底清洁的过程,还能使成汤清亮不混浊,鲜香无异味。 

  冷水定型删除附件 

  飞水处理好的鸡,应迅速捞出,在冷水下冲洗干净。这样一方面可以冲掉飞水时鸡身上附着的一些浮沫,另一方面可以让鸡在煮汤的过程中,皮肉不容易散烂。 

  煲汤中较为重要的一步是去掉鸡身上的一些附件,比如鸡的心、肝、肺等内脏,鸡爪上的指甲以及鸡屁股等部位,这些部位都会影响鸡汤最终的成色和味道。 

  砂锅中放生水炖汤 

  一般来说,熬汤时最好别用铁锅,因为铁锅会把铁锈的味道带进鸡汤中,而用砂锅则能够让汤的鲜味更加凸显。因此,在熬汤时最好选择砂锅。 

  在煲鸡汤时,宜冷水下锅,先大火煮10分钟左右,撇去表面的浮沫后再转文火。这时就不能再随便打开锅盖,以免“跑气”。 

  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熬汤的水要一次加足,切忌中途开盖加水。举例来说,一只3斤左右的鸡,应该放6斤左右的水。 

  火候适当最后放盐 

  煲汤火候的要诀是大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可使食物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汤鲜醇味美。只有用小火长时间慢炖,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如果觉得鸡汤太过油腻,可以加一些冬瓜、蘑菇之类能吸油的食物一起熬,能起到降低胆固醇吸收的作用。 

  煲汤的最后一步就是放盐,放盐时间的把握能主宰整锅鸡汤的味道。盐和其他调味品一定要在鸡汤已炖好时放。放盐后转大火10分钟再停火,中途不揭盖。同时需要注意,放盐后不要搅拌,否则会留下一股“生盐味”。  

  相关链接 

  喝汤养生 避开误区

  对于喝汤,各个国家的人都有不同的评价,美国许多家庭相信鸡汤能健身防病,苏格兰人感冒就喝洋葱汤,日本人则认为海带汤功效非凡,产妇分娩后最好来一碗。 

  在我国,到了秋冬时节,人们餐桌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养生汤品。然而,人们对喝汤却有着一些误区。

  误区1 喝汤不用吃肉 

  很多人认为,用鱼、肉等食材熬成汤后,营养精华都在汤中,所以只喝汤不吃肉,就能获得全部的营养。但营养专家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所谓营养,是指各种肉类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在炖煮的过程中,大部分蛋白质仍然留在肉里。 

  试验证明,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到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所以,光喝汤不吃肉,不能很好地补充蛋白质。 

  误区2 浓汤久熬更好 

  汤类熬制过久,其中的营养反而损失得更多,其中的蛋白质还可能变性,影响吸收。 

  比如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就越多,多饮会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 

  此外,肉汤里可能会有对痛风、肥胖、胆囊炎、胰腺炎不利的成分。因此,喝汤的时候尽量把油撇干净一些。 

  误区3 乳白色更营养 

  有些人认为,鸡鸭鱼肉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汤变成乳白色就很有营养。实际上,白汤就是乳化的脂肪,相当于把脂肪都煮到了汤里,并没有特别的价值。而且,这类汤脂肪含量较高,不适合三高人群。 

  误区4 热汤养胃暖身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能养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可能会烫伤黏膜,因此50℃以下的汤更适宜。 

  误区5 骨头汤能补钙 

  以形补形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人都赞同这种吃哪补哪的说法。不少老人仍然认为,缺钙就喝骨头汤。但实际上,骨头中的钙质难以溶于水。 

  还有一种说法是醋能促进钙的溶解,实验证明,如果把骨头剁成骨末,用浓醋煮6个小时,虽会让骨头里的钙成倍增加,大约是100毫升汤中含有1毫克左右,然而,人体每日对钙的最佳摄入量每日约在800毫克到1000毫克之间,因此,不管是怎样熬煮骨头汤,都无法达到靠喝骨头汤补钙的效用。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鸡汤滋补 熬煮有方
锻炼身体可预防和改善健忘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鸡汤滋补 熬煮有方 2018-10-26 2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