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10个月违章15次,频次显然是高了。在此情况下,男方不但没有正视问题并努力改正,反而以“开车肯定会违章”辩解,难免给人强词夺理的感觉。男方可能觉得,女方拿她的父亲十几年不违章说事儿,太苛刻;却没有领会,女方更多是希望男方吸取前车之鉴,别一而再再而三地明知故犯。对女方而言,违章未必是“滔天大错”,真正不能接受的是男方屡屡违章,置自己与他人的安危于不顾,自然会怀疑这样的人能否托付终身。而从这个姑娘说“车品见人品”,联想到一些地方将故意甚至恶意交通违章计入诚信档案,恐怕一些事还真不能说“小题大做”。 ——评论员 蒋 萌
2.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控烟协会第八次控烟报告发布会透露,违法吸烟行为有望纳入信用档案联合惩戒。北京市卫计委将进一步对被查处的单位、个人进行曝光,并将全市因违反《控烟条例》被行政处罚的单位及个人信息报给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将处罚信息纳入信用信息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达到联合惩戒的目标。
近年来,将违法吸烟纳入诚信档案的呼声日渐高涨。今年5月1日起,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已经被列入特定严重失信行为,面临180天禁乘的限制措施。如今,北京市率先拟将违法吸烟行为纳入信用档案,意味着控烟信用惩戒措施将全面落地,所有违反《控烟条例》的行为都将为失信付出代价。这种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推广。值得一提的是,纳入信用惩戒的不仅有违法吸烟的烟民,还包括控烟不力的单位,这将大大提高行业部门和公共场所履行控烟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经营者来说,劝阻顾客吸烟,或许会少几个“回头客”,但继续睁只眼闭只眼,则会上诚信黑名单,在贷款融资、招标采购、行政审批等方面受到限制。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评论员 张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