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调养篇
初秋之季,白天虽炎热,可早晚已经开始感觉凉爽,而此时,人们该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
因为白天的炎热会让人们以为此时仍是炎热的夏季,而此时冷热更迭,早晚温差变大,若衣物加得不及时,凉席过凉,仍过多饮食生冷食物,吹空调、吹风扇,就极易受寒凉。
另外还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失调,引发身体各种不适,患上或加重胃疾。
此外,作息方面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运动调养篇
出伏后,天气开始凉爽舒怡,此时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爬山、打羽毛球等运动,并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仍应避免过度出汗。
另外,秋季很多多发病都与天气转凉有关,此时哮喘病、过敏性鼻炎最易复发,有体弱过敏性疾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所以,有这些病史者要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加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要特别注意自身阳气的补足。
立秋后的天气“火爆”依旧,不仅延续了夏的高温,而且“燥”得很!润燥养肺,是立秋后的养生重点。中医认为肺主秋季,而燥又为秋季之主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又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出现鼻孔、嗓子、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不适。
养生原则
●少吃辛辣多润肺:注意要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烧烤也要少吃。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如果再吃辛辣,对养肺不利。可以多吃一些莲藕、荸荠、百合、银耳,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
●少吃西瓜多吃豆:立秋后,要少吃西瓜等过于寒凉的水果,尤其是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以免伤及脾胃,引起腹泻。
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立秋节气之用。可以多喝些三豆汤(绿豆、红小豆、黑豆),能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少吹凉风多安神:秋天就别再过于贪凉风、开空调,最好避免皮肤直接被风吹,尤其是敏感的面部和脖子等处的皮肤,不妨用丝巾遮挡一下脖子。
●立秋后多吃3种菜:菜花——预防感冒;菠菜——防治口腔溃疡;芹菜——降压促睡眠。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