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娃出国游学 不可盲目攀比
热点发声
  ➡

  近日,杭州的孙女士花了三个月工资,送六年级的儿子参加英国游学。每年寒暑假,孙女士都会陪儿子在国内旅游,但出于时间和经济考虑,没去过国外。“我是被逼急了,现在才知道,小学6年,全班只有儿子一个没出过国。”孙女士的苦恼在工薪家庭普遍存在,如今不去游学的中小学生似乎成了“异类”。

  1.诚然,出国游学能增长见闻,开拓眼界,换一个语种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但也不可盲目跟风攀比。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出国游学行程都只是走马观花,只游不学、重游轻学。仅凭短期的游学,对于提升口语水平和融入当地文化基本起不到作用,因此,家长们大可不必把出国游学当作一门“必修课”。对于出国游学,还是要根据家庭经济条件来量力而行,不必为自家孩子“没出过国”感到焦虑。对孩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需要长年累月进行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材施教。切莫抱有短短几天游学,就可以让孩子有“质”的飞跃的功利心理。——评论员   史晓帅

  2.如今孩子们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竞争,还包括个人才艺、视野、文化积累等方面的竞争。一旦孩子与他人拉开了明显的“文化差距”,他很可能会在优质资源的竞争中落后。这个时候,孙女士送孩子游学,并不见得是孩子需要与适合的。或者游学项目本身足够好,而是因为其他孩子都游学过了,自己的孩子却没有。换句话说,这是焦虑和攀比心理下的“病急乱投医”。

  家长的这种心理我们见多了,多少家长一到暑假就给孩子报了夏令营、游学营、培训班、兴趣班,因为其他家长给报了这些班,仿佛自己不给孩子报就吃亏了。其实,个别游学机构缺乏资质就贸然开展游学项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花了三个月工资的冤枉钱还只是小事,若将孩子的教育带入“军备竞赛”的焦虑中,反倒可能给孩子造成真正的伤害。——评论员   从   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肆”无忌惮
送娃出国游学 不可盲目攀比
“农村红白理事会”狠刹攀比之风
说道说道
赋予“良心药方”更多时代性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送娃出国游学 不可盲目攀比 2018-08-06 2 2018年08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