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男子一家三人被蜱虫叮咬,其中两人先后因“蜱虫病”去世,引发关注。夏季到了,户外活动增多,被蜱虫叮咬时有发生。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医院了解到,从往年救治情况看,我市每年被蜱虫叮咬患者至少有100人。近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接诊了2名被蜱虫叮咬的患者。
每年7月至9月是蜱虫叮咬高发期
7月初,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一位奶奶抱着一个男童来求医。该科主任李勇坚和同事发现,一个绿豆粒大小的物体紧紧地附着在男童的右眼附近。经仔细询问得知,白天家长带着孩子在郊外玩,孩子开心地在草丛里打滚。回家后准备洗澡时发现孩子眼角附近多了颗“黑痣”,仔细一看还会动。孩子被吓得又哭又闹,家长不敢硬来,连忙带着孩子来求医。
医生仔细观察发现该附着物很可能是蜱虫。蜱虫附着后要取下来,必须得取完整,因为有很多寄生虫、致病菌“藏匿”于蜱虫体内,一旦入侵到人体内,后果不堪设想。看到虫子紧紧扎进孩子的皮肤里,李勇坚和同事用镊子夹住虫体,逆着叮咬的方向慢慢把虫子拉了出来,并给伤口消毒。
这并不是个例。几天前,该院也收治过一名疑似被蜱虫叮咬的患儿。“从附二医院皮肤科每年收治的蜱虫叮咬病患来看,我市每年7月至9月,都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期。”李勇坚告诉记者。
蜱虫吸血同时可能释放毒素
“一般来说,农村被蜱虫咬伤的情况多于城市。”李勇坚解释称,蜱虫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而我市农村多数都是丘陵和山地,非常适宜蜱虫生存。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城市里也经常会见到蜱虫。
“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会钻进皮肤吸血,它们在吸血的时候可能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李勇坚称,人被蜱虫叮咬后,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病情极为凶险,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此外,蜱虫还可能携带传播 83 种病毒性、31 种细菌性和 32 种原虫性疾病,让人不得不防。
不过市民也无需恐慌,李勇坚解释,人被蜱虫叮咬后患上传染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蜱虫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可以在动物体内生存,且让人体致病。其次,蜱虫叮咬携带有致病微生物的动物后再叮咬人体,且叮咬时将一定量的致病微生物通过口器注入人体。最后,被叮咬患者的免疫力不足,不足以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
李勇坚建议市民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给孩子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野外草丛里长时间坐卧,要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虫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使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外出最好不要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回家后,重点检查孩子的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腹股沟、头发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有携带疾病,潜伏期可长达 1 个月,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没有高烧不适等症状,发现情况不对,赶紧去医院检查。
被咬伤后如何紧急处理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链接:夏天要多提防这些虫子
盛夏时节,除了蜱虫,还有哪些虫子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李勇坚特意进行了总结,他提醒大家,被以下虫子叮咬,一定要及时送医。
隐翅虫
所谓隐翅虫“有毒”,是指它们的体液接触到人类皮肤后,人会出现皮炎疱疹,也可能出现关节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但不会致死。毒隐翅虫在天气闷热的夜晚受到灯光引诱时常飞入室内,因此要关好纱门纱窗;切忌在皮肤上拍打压碎虫体,应用嘴吹气将其赶走。一旦皮肤上沾染了隐翅虫的体液,应立即用碱性的肥皂水反复清洗,不能用热水洗烫。
蜘蛛
大多时候毒蜘蛛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皮肤性伤害,并不危及生命。但也有1%—2%的致死可能性,叫作全身型中毒反应。全身型中毒反应除了局部的坏死溃疡,还会伴有高烧、恶心、呕吐、头痛,甚至休克的症状。一旦被蜘蛛咬伤,如果没有出现水疱、皮肤发黑发紫的现象,说明蜘蛛毒性不大,伤口可以自然痊愈。如果出现皮肤溃疡、发紫的现象,那就必须去医院。伤口不及时处理,坏死、溃烂皮肤不及时治疗,严重的有可能引发败血症。
马蜂
马蜂蜇人时能排出毒液,用以自卫。毒液中含有神经性或血液性毒素,可致人畜死亡。
在城区的一些绿化带中,能见到不少马蜂的巢穴,但只要不去惊扰马蜂,马蜂一般不会主动伤人。被马蜂蜇伤后伤口会立即红肿,这时应马上涂抹碱水,如肥皂水等,使酸碱中和,减弱毒性,也能起到止痛的作用。蜇伤处会留有毒针,如果隐藏在伤口较深处,切忌胡乱按压或用有汗渍的衣物包扎。
毛毛虫
毛毛虫毒性不大,被刺后只有短时间的阵痛,没有多大影响。但如果眼睛被毛毛虫伤害,可能引发眼内炎症,进而导致失明。被刺伤后,应先将虫体弹开,然后用透明胶布贴在接触过的皮肤上,将刺入皮肤的小刺粘出来,最后用碱性肥皂水冲洗伤口,再涂抹适量药膏。如果被刺伤的面积比较大,则到医院进行专业处理。另外,万一虫子掉到眼睛上,应马上将虫子取出,用清水冲洗眼睛,然后到医院取出残留的毒毛,按照医嘱使用抗炎、抗过敏的眼药水。
蜈蚣
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被普通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被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当人不幸被蜈蚣咬伤之后,不要惊慌,不要慌乱奔跑,以免血液循环加快,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同时一边用力把伤口的毒血挤出来。如若疼痛难耐,或症状较重者,应速送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