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看看田里的水放满了没。”这是祖父当年种田时的口头禅,经常是话音未落,祖父的人影就已在屋外的田埂上了。我呆望着祖父荷锄而行的背影,向着山巅的渠道愈行愈远,然后慢慢地融入了绿油油的稻田、瓜棚、高粱交织的原野里……
那刻我就知道,肯定是渠道送水来了。
水来源于数十公里之外的洋泉水库,清澈而冰凉。从干渠渡槽北端的闸门流下之后,形成了一处四五米高的人工瀑布,以及瀑布下的小水潭。再流经一个人工堆积的长长堰坝,水就进入了我们的村子。这一段的渠道长约两三百米,全部经水泥硬化过。因水质清洁且水流湍急,渠道里污物极少,在两畔竹林和柳林的掩映下,夏日里此处异常清凉。所以,一旦渠道来水,就会有很多人在傍晚时分来此游泳、洗衣,从瀑布下到柳林外,到处都人声鼎沸,戏水儿童欢快的尖叫,焦虑父母不时的呼唤,统统淹没在“扑通扑通”的水声里。结束一天劳作的人们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聚在一起,倚着渠道边泡在水中天南海北地神聊,直到夕阳西下、月亮升起,再伴着满天的星斗和夜空中的流萤,各自回到渠道周边不同村庄的家中。
一直以来,我总感觉这个天然的游泳场透着一股子莫名的诗意,像渡槽、瀑布、水潭、堰坝、柳树、竹林,以及林间的知了、傍晚时村庄上空的炊烟、渡槽上的夕阳,还有月亮、星空和萤火虫,等等,都是好有意境的元素,像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一样。可惜我却并不知道如何表达,也没有尝试着去写一首小诗,就只是莫名地喜欢着,好比青春期没来由地暗恋着某个姑娘一样。其实,我从来就不敢下到渠道里去游泳,除了不会游泳之外,还因为渠水太凉——渠水可不像村子前面水塘中的水啊,水塘中的水在夏天里简直像是温开水一般,不但人受不了,鱼都受不了,一群群的浮出头来在水面转圈透气。而渠水呢,冰凉刺骨的,我每下一次水都会拉一次肚子!
渠水不但带来了凉意,而且还带来了许多不知名的鱼儿,比方说人们俗称“薄辣子”的白条鱼,就会成群结对地随着渠水进入到水塘里。它们的游动极其迅速,就像在水面飘行一样,还不时跃出水面,搅得水塘里一片欢腾。《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似乎也是因为游泳速度极快、在水面像白条鱼般穿梭而得此绰号。这白条鱼不但性子急,而且还极为贪吃。人们只要在小畚箕里放几粒饭,都能引诱它们自投罗网,若是杀鸡杀鱼时以下水为饵,几乎能引诱满塘的白条鱼蜂拥而至。只要你有耐心,很快就可以用畚箕捕捉到一大桶的白条鱼。只不过,遗憾的是,白条鱼刺多而肉少,并不受人待见。不过这都是无关紧要的了,重要的是渠水让水塘的水线又上涨了几分,水塘重又变得丰盈起来了!
绕村而过的渠水潺潺流淌,水稻拔节、鱼儿跃水、四野虫鸣,万籁都似乎因为渠水的到来而变得欢快异常。儿时的我曾突发奇想:要拓宽渠道成为一条大河,然后造一条游船,带领全班同学四处周游,当然最钟爱的女生肯定会一并捎上!随着乡邻纷纷进城务工,儿时的伙伴早已天各一方,故乡的水田也日趋荒芜,渠道亦早在多年前不复通水……
我终究没能实现儿时的梦想,儿时的梦想就像是这条早已干涸的渠道,早已长满了萋萋的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