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郑新平,他身着一件洁净的白大褂,略显严肃,但言语中透露着平和。
郑新平1983年大学毕业,先后担任衡阳市五医院院长、衡阳市120急救中心主任,再到如今的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兼二病区主任。从医35年,变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颗“时刻礼遇患者,尽力抚平创伤”的医者仁心。
“解毒达人”的“快准狠”
几年前的一个大半夜里,接踵而至的120急救车打破了夜晚的宁静。26名患者被集中送进急救中心。这些患者有大人也有小孩,症状相同,均出现了恶心、呕吐、嘴唇发绀等症状。当时,经初步检查,锁定为食物中毒。但是, “毒品”千万种,到底中的是什么毒?让在场的医务人员陷入了迷茫。
通过仔细地观察,时任衡阳市120急救中心主任的郑新平发现,这些患者的中毒症状与其前不久在资料上看到罕见的亚硝酸盐中毒症状颇为吻合。于是他立马让这些患者服用“美蓝”。服用后,患者们的中毒症状迅速得到了缓解,两天不到均康复出院。
从此,郑新平“解毒达人”的称谓也不胫而走。
“对于危急重症而言,没有固定套路、模式可循,这就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郑新平表示,“遇到紧急情况,要先救命,后辨病;要快、准、狠。”“对于急诊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显得尤为重要。”
问及如此高超的技艺如何炼成,他很淡然地说:“多听多看多积累。”
小创伤解决大问题
1992年为内科主治医师,1996年破格晋职副主任医师,2004年被选为主任医师……从履历看,郑新平是一名“老牌专家”。
随着消化内科领域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郑新平“老当益壮”,紧跟医学潮流,推陈出新厚积薄发。
1990年,他在省内同级医院率先开展的“经内镜注射肾上腺素技术”造福了无数的消化溃疡出血患者。
如今,善用内镜微创技术的他,又让无数消化道结石或早期癌症患者在治疗下重获健康。
今年5月,85岁陈爷爷找到了郑新平。老人身患胆管堵塞合并胰腺细胞癌,全身黄疸,生命垂危。多家医院告知其手术风险太大,建议其回家“观察”。
郑新平了解病情后,一边宽慰老人“不用着急”,一边同老人的儿子商量:“如果按照传统手术来做,风险的确很大;如果通过微创治疗,风险与希望并存。”
老人的儿子坚决地选择了“微创”。
事实证明,郑新平采用ERCP微创技术+植入胆管支架和胰管支架,将手术风险大大降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同时,由于创伤小,老人恢复也快。
“外科横刀立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微创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内外科专业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前进。”郑新平表示,如何运用新技术,以最小的创伤解决最大的问题是他当医生最大的“兴趣点”。
退伍老兵的军礼
去年中秋节前一天,一位81岁的高龄老人因腹痛来消化内科住院。老人是一名退伍军人,患有慢性乙肝、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多种疾病。老人入院时,不大说话,显得落寞。郑新平在第二天的早晨查房时得知,因为老人的家人都在外地,中秋节也没法回家,老人觉得孤单,并显现出焦虑的神情。郑新平注意到这个情况后,一方面悉心给他做心理疏导,一方面买来月饼,同科里医务人员一起到病房陪他过节。郑新平还拿出手机,帮助老人通过视频同家人“连线”。慢慢地,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下来的日子,郑新平总是有事没事跑去和老人聊天,老人给他讲军营故事,他给老人讲如何合理饮食。几天不到,老人腹痛症状得以改善,血糖得到控制,人也变得开朗多了。出院时,老人连声道谢,并郑重地向郑新平敬了一个军礼。
“将心比心多理解,礼遇病患多帮助。”郑新平总是要求自己:“一定要体谅患者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每天早查房,这是郑新平风雨无阻的习惯。“不管是出门诊,还是节假日,郑主任都会抽出时间到病房对住院患者挨个仔细询问。我在消化内科的这么多年里,从来没看到他落下一天。”消化内科护士长龙娇君对郑新平的敬业精神极为钦佩。
因为暖心,因为敬业,郑新平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付出总有回报。衡阳市中心医院每周的《锦旗感谢信一览》中,郑新平都是“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