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深入推进,统筹好资金、土地、人才三大要素的供给,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格局,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这是历史的逻辑与现实的需要。其实农村不缺资源,缺的是能挖掘资源的“领头雁”,缺的是能带来新鲜资讯和专业技能的“金种子”。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既需专家、科研人员等“白天鹅”“上山下乡”,更需土生土长、掌握农村实用知识或一技之长,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土凤凰”,在农村“筑巢”创业。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但在有些地方,这个招牌成为“灯下黑”,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着作用和地位被淡化、挖掘培养途径简单、扶持保障乏力等问题,大多处于“单飞鸟” 或流失他乡的状态。因此,要让“土凤凰”飞回来“抱团取暖”“筑巢孵蛋”,必须摒弃“闲着媳妇请保姆”的思想,将人才工作视野从注重外引转向外引内育、从注重城市转向城乡兼顾、从注重高等院校转向倾斜农村一线,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做好盘聚、培育和激励三篇文章,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出“土”而“香”。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平台好、环境优、前景美,是集聚人才的源头活水。要栽好“梧桐”聚才。健全县、乡、村三级乡土人才网络,形成以组织、人社、农业、科技等部门管理为重点,以乡、村抓落实的管理形式,聚集工作合力。要打通“跑道”育才。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依托党校、职业学院和远程教育网络等,组织乡土人才开展跟班制、菜单式、常态化培训。要厚植“沃土”护才。通过出台和落实乡土人才激励政策,探索设立乡村创投基金或提供创投担保,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鼓励乡土人才开公司、办农场、建基地,切实“焐热”乡土人才的心,努力解决其后顾之忧。
人才是乡村的希望之火,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最稳定的中坚。抓住新时代机遇,吸引“城归”一族潮涌乡村、反哺家乡,汇聚培育一群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拥有绝活的“土凤凰”,让他们竞相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大显身手,乡村振兴的梦想才能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