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漫评
李英锋
据报道,近日陕西一名11岁女孩童童在健身器材上玩耍时受了伤。小姑娘在家门口玩健身器材时,右手的小拇指不小心夹在了正在转动的轴承里。医生说,童童小指末节皮肤缺损,等于是开放骨折。
近年来,随着健身器材在社区、广场等地的普及,健身器材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事越来越多了。就在不久前,武汉的一名8岁女孩在玩健身器材时不幸身亡,令人痛心。
少数健身器材存有设计缺陷,某些部件很容易卡住人的手、脚、脖子等部位。某些较沉重的金属部件在运转起来后容易碰伤、砸伤使用者,而孩子或老人则容易从一些健身器材上跌落或甩出。有些地方的健身器材施工不达标,埋设安装不牢靠。有些健身器材已经损坏残缺,螺丝松动,甚至因断裂出现了锐利部分,人们在这样的健身器材上活动,就容易发生意外或受伤。
健身器材是用来健身的,不是伤身的,更不是害命的。血和生命的教训警示我们,有关部门有必要重新审视体育健身器材的安全性问题了,要制定更严格的生产标准,从源头消除设计隐患,提升健身器材的安全系数;相关部门、社区等还应加强对健身器材的安装监督,严格验收,确保安装流程的科学性、完整性,避免安装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对于损坏残缺的健身器材以及已经使用了一定年限的老旧健身器材,则应及时维修、更换。
当然,即便健身器材本身设计合理,安装流程也完整规范,依然无法彻底避免健身器材的伤人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使用者、使用者的监护人等要以警示、教育来筑牢第二道安全墙了。使用者应该加强使用自律,不乱用健身器材,不破坏健身器材。如果未成年人或年龄较大、身体不好的老年人使用健身器材,其监护人(或成年子女)应该注意陪护。
健身器材不能成为“咬人器材”,而是应该成为“快乐器材”。只有各方高度重视健身器材的伤人问题,切实付出责任,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健身器材伤人的事故,才不会让悲剧重演,才能让民众的健康和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让民众获得更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