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贵英的贫穷,不是因为自己懒惰、愚蠢、堕落,而是因为年老体弱、家人生病、家庭负担沉重。这样的老人,不正是最该被救助、需要充分救助的对象吗?从媒体的报道来看,现在有公益组织经常受网友所托看望老人,而老人经常搭乘的公交车,司机也主动不收她的车钱,一些城管甚至也对她“网开一面”。这些都是社会让人温暖的一面。
但我们不能指望一两个好心人、几个志愿者,偶尔去关照一下她的生活。因为这种民间救助太过偶然、力量也太过微弱,难以解决她长期需要的温饱、生存问题。蒋贵英一家在成都属于外来人员,希望这点不会阻碍其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不应让一位八旬老太在寒风中拾捡垃圾。只有用制度能够抵达的温情,才能消解人们内心的悲情。
——评论员 二号少女
2、通过媒体报道,相信蒋贵英老人一家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帮扶可能源于有关部门,也可能来自社会爱心人士。在众人的关注下,缓解一个家庭的困境,不是特别难。但环顾我们身边,总有并不光鲜的犄角旮旯,难免有个别衣衫褴褛的人。他们的出现可能会令你叹息,可能会让你产生何至于此的困惑,但也往往仅此而已,个人的同情终归难以转化为持续性的援助。如果没有媒体报道,他们仍会生活在他们那种凄凉的状态里。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样应当包括蒋贵英这样的家庭,这其实对社会帮扶与救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贵在让贫困者产生自我造血能力。帮蒋贵英19岁的外孙找份合适的工作,相信对这个家庭脱困的帮助也会很大。
——评论员 蒋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