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面十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旬老太拾荒养家
呼唤怎样的帮扶?
  最近,四川成都街头捡垃圾的老人蒋贵英一家的生活,引发媒体聚焦。蒋贵英老人今年已经81岁了,还在街头捡垃圾;丈夫郑明知,88岁,身体不好,被肺病折磨多年;女儿郑淑兰,58岁,6岁时患脑膜炎,抽了脊髓,后来人就傻了;外孙唐郑19岁,刚刚步入社会,还在频繁换工作中。早出晚归,捡了十几年垃圾,蒋贵英养活了一家四口。

  1、蒋贵英的贫穷,不是因为自己懒惰、愚蠢、堕落,而是因为年老体弱、家人生病、家庭负担沉重。这样的老人,不正是最该被救助、需要充分救助的对象吗?从媒体的报道来看,现在有公益组织经常受网友所托看望老人,而老人经常搭乘的公交车,司机也主动不收她的车钱,一些城管甚至也对她“网开一面”。这些都是社会让人温暖的一面。

  但我们不能指望一两个好心人、几个志愿者,偶尔去关照一下她的生活。因为这种民间救助太过偶然、力量也太过微弱,难以解决她长期需要的温饱、生存问题。蒋贵英一家在成都属于外来人员,希望这点不会阻碍其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不应让一位八旬老太在寒风中拾捡垃圾。只有用制度能够抵达的温情,才能消解人们内心的悲情。

  ——评论员  二号少女    

  2、通过媒体报道,相信蒋贵英老人一家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帮扶可能源于有关部门,也可能来自社会爱心人士。在众人的关注下,缓解一个家庭的困境,不是特别难。但环顾我们身边,总有并不光鲜的犄角旮旯,难免有个别衣衫褴褛的人。他们的出现可能会令你叹息,可能会让你产生何至于此的困惑,但也往往仅此而已,个人的同情终归难以转化为持续性的援助。如果没有媒体报道,他们仍会生活在他们那种凄凉的状态里。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样应当包括蒋贵英这样的家庭,这其实对社会帮扶与救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贵在让贫困者产生自我造血能力。帮蒋贵英19岁的外孙找份合适的工作,相信对这个家庭脱困的帮助也会很大。

  ——评论员  蒋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联赛喜吹“中国风”
八旬老太拾荒养家 呼唤怎样的帮扶?
陪读让“书香中国”香远益清
招 聘
蒸湘区公车拍卖公告
公 告
衡阳晚报版面十二A12八旬老太拾荒养家
呼唤怎样的帮扶?
2017-12-11 2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