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报记者 刘晓飞
“只有拉长油茶产业的价值链,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品牌化建设对于养在深闺的油茶来说意义重大。”
在与谢琼接触的4个小时里,她侃侃而谈,从油茶的营养价值到油茶产业的发展蓝图,再到衡阳油茶实现“走出去”的条件、优势等一一缕析。
这位从美利坚大学外交学院攻读了硕士学位归国的80后美女,将“梦想之树”种到了耒阳老家的油茶林里,续写了一个颇具励志意味的油茶故事。
力挺父亲进军油茶产业
耒阳是油茶种植大县,高峰时有油茶林面积100多万亩,是国家命名的“油茶之乡”。可在耒阳市区长大的谢琼,对油茶的认知并不算深刻。直到2009年,一直躬耕于煤炭事业的父亲告知“集团公司想向油茶产业发展”,远在美国读研究生的谢琼才开始真正了解油茶。
“当时在电话里听到父亲的这个决定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支持。”远在美国接受西式教育的谢琼,对“绿色”“环保”“天然”有足够认知,她明白,油茶既是经济林,更是生态林。
打那时起,谢琼便有意识地开始走近油茶。油茶的基本属性、种植技术、相关政策、消费人群、销售模式与油茶的产业化等等,她如饥似渴地了解着关于油茶的一切,希望能够在父亲需要时,助一臂之力。
出乎意料的是,2012年回国后她没有立即进入家族企业,而是选择到上海的汇丰银行工作。这一方面是源自年轻人想“独闯天下”干一番事业的积极心态,一方面是想积累经验、增长见识的迫切希望。
实施品牌战略,开拓网络市场
2014年,谢琼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到了耒阳,全心全意投身油茶事业。
拥有全新的思想理念、活跃的思维方式,谢琼的“回归”,为家族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她迅速在家族的油茶产业中找到了“自我定位”——专攻市场。
谢琼认为,要想打开油茶市场,首先要破除陈旧观念与传统模式,实施品牌战略。
她把自己对企业油茶品牌的构思同父亲以及兄长进行了沟通,很快,便得到了应允。
于是,谢琼带领自己的10余人团队开始了品牌建设之路。她集思广益,多方考察,几番论证,最终将产品名字取为“利天然”。品牌价值定位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客户群体主要定位于“城市白领”,并将中西方文化融合,摒弃传统的包装,设计了全新、时尚、符合年轻人审美需求的品牌形象。
经过谢琼团队这般倾力打造,“利天然”山茶油一经推出,便颇受市场欢迎。
品牌是打开市场的基础,是“敲门砖”,至于打开哪一块的市场,那又是另一门学问了。
网络时代风生水起,谢琼审时度势,排除一切阻力,成为湖南地区首批将山茶油产品推向网络市场的吃螃蟹者。她敏锐地运用天猫、返利网等网络平台,填补了企业在网络销售上的空白,打开了企业电子商务的一扇门。
目前,她从一开始就惦念的“油茶庄园”计划正在逐步实施中。“以公司拥有的十万亩生态野山茶林为基地,建立展销中心,布局度假、休闲、娱乐、观光项目,以期打造综合体。”谢琼面对着公司的发展规划图向记者诠释。
反思:行业须进一步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琼对油茶产业的认知愈发透彻。
自2009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全国油茶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以来,油茶产业一直处于风口期,可却始终没有达到发展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衡阳将油茶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发展了109家油茶造林公司,其中建设面积上万亩的公司达10多家,组建经营油茶的合作社100多个。截至今年,衡阳油茶产业建设共投入资金45亿元,累计完成油茶新造100余万亩,累计完成油茶低改垦复150万亩,是“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近年来,耒阳市还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刺激社会资本投资油茶产业,油茶企业、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尽管如此,油茶产业的市场总体形势却不愠不火。
“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谢琼。她从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现状做了剖析。她认为,目前油茶市场存在以次充好,茶籽调和油冲击纯茶油市场的现象,也存在行业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等问题,不少油茶企业实质“大而不强”……
面对这些难题,早已将自己定位为“茶油代言人”的谢琼,寄望未来油茶产业发展能够更加规范化,市场竞争环境能够更公平、公正,通过政府引导衡阳相关企业成立油茶展销中心、行业协会等,进一步提升衡阳油茶知名度。作为一名从海外归国的留学生,她说她希望能够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户采摘茶籽
油茶籽丰收的盛景
丰收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