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发布:~~~
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发布:~~~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发布:
亚轨道太空旅游
2025年前后成现实
  我国已研制成功17型长征系列火箭。(资料图片)

  记者16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发布《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系统规划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预计2020年长征八号实现首飞、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2020年长征八号首飞

  根据路线图中的规划,到2020年,长征系列主流运载火箭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面向全球提供多样化的商业发射服务。其中,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实现首飞,在役火箭实施智能化改造,商业固体运载火箭与液体运载火箭可为用户提供“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VIP专车”等商业发射服务。

  今年是我国运载火箭事业创建60周年,经过60年发展,我国已研制成功17型长征系列火箭,形成了能够把卫星、飞船等航天器送到地球任何轨道,具备开展月球和深空探测的运载能力。

  亚轨道太空旅游2025年前后成现实

  2025年前后,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研制成功,亚轨道太空旅游成为现实。同时,空射运载火箭将快速发射能力提升到小时级,智能化低温上面级投入使用,运载火箭将有力支撑空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站运营维护、无人月球科考站建设,商业航天建成集地面体验、商业发射、太空旅游、轨道服务为一体的系统体系。

  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100公里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说,亚轨道运载器是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一个基础,它外形就像一个空天飞机,但是它本身不入轨,是在亚轨道飞行,然后返回地球,返回到着陆场上。

  重型运载火箭2030年前后首飞

  到2030年前后,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支持,并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两级完全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火箭型谱更加完善,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要发展航天技术,首先火箭就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而根据未来航天运输系统路线图,我国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首飞的重型火箭,运载能力将达到百吨级。

  根据计划,未来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直径将接近10米,将使用推力达到500吨级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达220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也就是说,未来我国运载火箭的能力将从目前的20多吨提升4到5倍,达到百吨级。

  2045年,天梯建设有望成为现实

  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以智能化和先进动力为特点的未来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高性能智能化空间运输系统将实现广泛应用,航天运输系统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40年前后,未来一代运载火箭投入应用,组合动力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核动力空间穿梭机出现重大突破,运输工具能够有效支持大规模的空间资源勘探和开发,小行星采矿和空间太阳能电站有望成为现实。

  到2045年,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组合动力单机入轨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新型动力进入实用性开发,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此外,在先进运输系统的支持下,针对太阳系内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目标的人机协同探索可以常态化、规模化开展,探索和利用空间进入高速增长期。届时,我国航天运输系统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航天综合实力将位居世界前列。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亚轨道太空旅游 2025年前后成现实
中国城市群 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亚轨道太空旅游
2025年前后成现实
2017-11-17 2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