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自子姓,以国为氏
宋氏出自子姓,乃殷商王室后裔。据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的庶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克殷灭纣,建立西周。不久周武王崩,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摄政。时武庚禄父、管叔鲜、蔡叔度叛乱,于是周公姬旦亲率将士平叛。为巩固周朝统治,周公姬旦和成王决定再封诸侯,他们敬重微子启在商族遗民中的威望,又顺从周朝,就把商朝旧都(今河南商丘)一带分封给微子启,建立宋国。
宋国历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传位34任(一说36任)君主,凡七百五十余年。至公元前286年宋君偃时,田齐湣王联合魏、楚灭掉宋国。亡国后的宋国公族子孙与臣民由商丘向外迁徙,多以原国名“宋”为姓氏,尊微子启为宋姓受姓始祖。此即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云:“宋氏出自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启,周武王(应为成王)封于宋,三十六世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二)源于改姓
据《中华民国史·宋子文传》载:“宋子文的父亲宋耀如,字嘉树,原本姓韩,1875年随舅父前往美国波士顿丝茶店学生意。后被舅父收为嗣子,从此改姓宋。”亦见《中华民国史·宋美龄传》。
家族文化
(一)郡望
京兆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设京兆尹,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居。
广平郡 汉时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此支宋氏为西河宋氏分支,开基始祖系前燕河南太守宋恭。
(二)堂号
广平堂 唐朝政治家、名相宋璟晋爵广平郡公。其后裔与族人以其封号为堂号,称为“广平堂”。
(三)名联鉴赏
父子同馆
兄弟同科
上联典指北宋·赵州人宋皋、宋绶父子,曾同直集贤馆;下联所云北宋开封人宋庠、宋祁兄弟,天圣年间同科中进士,又并有文名,时称“二宋”。
白眼观天下
丹心报国家
引自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自题联。
名人小传
宋璟(663—737),唐代著名政治家,玄宗朝一代名相。少博学多才,擅长文学。景云元年(710),唐睿宗复位,宋璟由洛州刺史调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执掌朝政,这是他首度为相。因得罪太平公主被罢相,贬为楚州刺史,转任广州都督。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征宋璟为刑部尚书。四年(716),召为吏部尚书兼侍中,不久继姚崇为相。宋璟为相,敢于犯颜直谏。历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在任52年,为开创大唐帝国“开元盛世”而竭尽全力。
宋庠(996—1066),北宋仁宗朝宰相。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进士第一人。也是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的三元状元。宝元年间(1038—1040),宋庠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为相儒雅,是非分明,寻迁枢密使。皇祐元年(1049),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被包拯弹劾而罢相,出知河南府,再迁兵部尚书。
宋祁(998—1062),北宋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与兄宋庠同举进士,人呼曰:“二宋”。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时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前后达十余年,撰其中《列传》150篇。《新唐书》成,迁左丞,进工部尚书。
宋江(?—?),北宋末农民起义首领。约在徽宗宣和元年(1119)之前起义。相传曾以梁山泊(今山东阳谷、梁山、郓城间)为根据地。起义军流动作战,经历10郡,宣和三年(1121)二月进攻淮阳军,后又至沭阳(今属江苏)。旋至海州(今江苏东海),被知海州张叔夜伏兵击败降宋。
宋慈(1186—1249),宋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大宋提刑官。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中进士乙科。历长汀知县、邵武军通判、提点广东刑(主管司法刑狱和监察)。移江西提点刑兼知赣州,知常州军事,直秘阁提点湖南刑狱兼大使行府参议官,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宋慈二十余年官宦生涯中,长期从事司法刑狱工作。著有《洗冤集录》。
宋濂(1310—1381),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元末,隐居龙门山著书授徒十余年。朱元璋称帝,礼聘宋濂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为《元史》总裁。史成,擢翰林学士,累迁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兼赞善大夫。著有《宋学士文集》等。
宋应星(1587—1661?),明末著名科学家。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四年(1641)为安徽亳州知州。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期内(1634—1638),写成《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巨著,在国际上影响甚大。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之一。1911年任同盟会中部总会总务干事,筹划起义。武昌起义后赴汉,旋至南京筹组中央临时政府。1912年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以制约袁世凯专权,为袁所不容。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于上海刺杀宋教仁,宋教仁因伤势过重逝世,时年32岁。
胡秀华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