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松儒
本报讯 作为一名普通居民,文明宜居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近?它是走街串巷时,一面面不被牛皮癣沾染的雪白墙面;它是楼道转角点,一处处不被废弃物挤占的整洁空间;它是老城新区中,一张张拒绝“违建”污点的俏丽笑颜……“三清三建”让居民切实收获城市建设的“红利”,提升近在身旁的幸福感。
我市启动“三清三建”工作以来,各社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焕颜”热潮,上了年纪的老城区,调理“体内旧疾”,化上“俏丽新妆”,重新焕发活力;起点较高的新城区,则秉持“更整洁、更宜居”的目标,争取“好上加好”。目前,城区社区“三清三建”工作按照时间表顺利推进,截至8月16日,2016年任务已完成预验的79个社区(含10个2015年试点社区)中,除管线清理单项工作,已有52个社区验收全面合格或整改后全面合格,管线清理单项工作有49个社区复验后达到合格标准。
这些拿到“验收合格证”的社区,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面貌有了怎样的改变?生活其中的居民又想对自己“焕然新貌”的家园说些什么呢?从今日起,本报让笔触与镜头面向社区,通过居民的所见所说、社区的工作台账,来展现我市“三清三建”工作中最真实的侧面。(详见今日四、五、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