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理何在?
据报道,19岁的宁波姑娘小项8月4日搭乘东航航班从北京飞宁波,因鼻子上贴着胶布,被乘务长质疑做过整容手术,登机后被“逐出”机舱,不得不改签其他航空公司航班。事后,小项找航空公司、民航总局投诉,但除了乘务长多次致电沟通,至今没能向官方讨到说法。
1、按照航班乘务长的说法,此前东航发布过“乘客做整容手术15日内不允许坐飞机”的规定。问题是,既然有相关规定,航空公司也应该尽到起码的告知义务,而不能把责任一股脑推给乘客。比如,乘客在购票时或者在办理值机手续时,为何没有告知?道道关口均没有起到“拦截”作用,非要等乘客进入机舱再赶人,由此给乘客带来的时间成本、经济损失,如何处置?这一事件暴露出来的依然是一种行业性的僵硬与傲慢。不是说服务行业不能有禁止性规定,也不是说飞行安全不重要,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是不是以乘客为本。
——评论员 胡印斌
2、航空公司这么做,既是为旅客安全着想,又是为自身免责。但是,很多旅客未必了解如此细致的规定。尤其是第三方手机购票APP的普及,代售平台不明示各种规定,乘客难以在购票前了解有关事项。尤其对那些刚做了微整形的旅客,很有可能在事先不知自己处在“禁乘”范围内的情况下遭“拒载”。考虑到相关纠纷的现实性,航空公司不能只是辩解“按规定办”就拉倒,必须对规定广而告之,让乘客获得足够知情权。
就本例而言,乘务长仅凭一块胶布就质疑小项“刚整过”,未免武断。小项后来改乘其他航空公司航班,说明各家航空公司对此的规定与判断并不一致。航空公司应当正视这一纠纷,积极妥善解决,别落得店大欺客之嫌。
——评论员 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