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姓起源

  (一)出自嬴姓,以赐号为氏

  马氏源出嬴姓,亦曰出自赵姓,伯益之后。战国赵惠文王时,著名将领赵奢因军功赐号“马服君”。赵奢的后裔以其赐号“马”为姓氏。

  《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字文渊,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

  (二)他族、他氏有马姓

  1. 回族中多马姓

  在少数民族马姓中,尤以回族中的马姓居多。据资料记载,这主要是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穆德的音译有关。在我国古代“穆”和“马”是谐音字,故而在翻译中把“穆”译成了“马”。

  2. 以官名为氏

  据《元史·月合乃传》载:“月合乃为元世祖朝礼部尚书,其先属雍古部,徙居临洮之狄道金略地,尽室迁辽东。曾祖帖木儿越哥,仕金为马步军指挥使,官名有马,因以马为氏。”

  家族文化

  (一)郡望

  扶风郡  此支马氏,系赵奢之子赵牧后裔黄门郎马通徙居而发展繁衍,成为天下马姓第一大望族。

  茌平县  此支马氏代表人物有唐太宗朝宰相马周。

  (二)堂号

  扶风堂  扶风是马姓望出之地,系以郡望为堂号。

  伏波堂  出自东汉初扶风茂陵人马援,马援因功授伏波将军,其后裔以“伏波堂”为堂号。

  (三)名联鉴赏

  云台列像

  铜柱标功

  上联是说东汉马武,因随光武帝刘秀破王寻等有功,封杨虚侯,其像绘于云台阁,位列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下联所云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平交趾后,立铜柱以表其功。

  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引自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的自题联。

  名人小传

  马援(前14—49),东汉著名将领。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为陇西郡太守,因治郡有方,入朝任虎贲中郎将。十七年(41),任伏波将军。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桓帝时迁南郡太守。为世之通儒,声望很大,学生数千。注释《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等。

  马超(176—222),三国时蜀国著名将领。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马超归顺刘备,封都亭侯。蜀汉章武元年(221),马超升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马谡(190—228),三国时蜀国将领,建议采取“攻心”之策,被诸葛亮所采纳,七擒孟获以服南方。蜀汉建兴六年(228),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方针,被魏军击败,街亭失守。为明军纪,马谡被处以死刑。

  马周(610—648),唐太宗朝宰相。精通古籍,文才出众。贞观十八年(644),擢为中书令兼吏部尚书。马周有经邦济世之才,清正廉洁,被后世誉为“经世名臣”。

  马殷(852—930),五代十国时楚国的建立者,即楚武穆王。后唐建立后,马殷被封为楚国王。后唐天成二年(927)7月,马殷建国,国号楚,以潭州为都城,改名长沙府。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从事杂剧和歌曲创作,颇负盛名,人称“曲状元”。著作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荐福碑》等。

  马皇后(1333—1382),即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后。马秀英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同甘共苦,相夫教子,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被称为“一代贤后”。

  马会伯(?—1736),清初著名将领。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武状元。指挥并参与了平定西藏、准噶尔叛乱,深得藏民拥护。迁贵州提督、授四川巡抚、湖北巡抚、寻擢兵部尚书。

  胡秀华

  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三百年前 欧洲间谍专门刺探中国瓷器生产情报
古人对不同年龄 孩子的称谓有哪些?
何谓“九族”?“九族”包括哪些人?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 2017-07-22 2 2017年07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