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自动完成变道停车
车越长,智能驾驶的难度越大。中车电动此次推出的智能驾驶车型就选用了12米纯电动客车,而这也是国内智能驾驶技术首次应用在12米纯电动客车上。这款车可容纳80人。
在道路试验中,该款电动客车起动后,自动打开转向灯,加速直线前行,驾驶屏幕则由原来的仪表盘变为数字显示屏,行驶速度、电量、前方路障等数据一目了然。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自动左右转动,微微调整行驶方向。当前方遇到移动车辆时,这款智能客车则会换道超车并回道;遇到障碍物或人时,汽车则自动减速停车。
值得注意的是,司机全程不需要用手操作,油门也不需要踩,完全是自动驾驶。实际测试结果显示,这款智能电动客车一共行驶了5公里。直线行驶的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转弯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据技术人员介绍,这款创新产品此前已经在封闭环境中进行了历时2个月的测试,搜集了不同路段、不同距离的测试数据。此次公开道路测试的成功,表明中车时代电动的智能驾驶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度。
智能驾驶是未来趋势
据中车时代电动总经理助理唐广笛介绍,这辆智能驾驶客车周身共有8个传感器,包含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高精度组合惯导等,用于识别周边车辆、行人等障碍物。雷达可探测到前方2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前置单目摄像头可识别前方行人、红绿灯和车辆种类。高精度组合惯导定位系统,实现了厘米级别的高精度定位。
“行驶中,各类信息会全部汇总到控制大脑。电驱动系统则响应由‘大脑’主控制器发出的指令。前方的障碍物不一样,客车作出的判断也不一样,或选择超车或停车。同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智能驾驶客车也会依情况紧急程度,采取不同的减速度进行制动。” 唐广笛介绍说。
此外,该车采用夜视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超融合”,可实现白天、夜晚的智能驾驶功能,可清晰地对复杂路面进行感知。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公交客车智能驾驶将会更普遍应用。
搭载技术为第五代T“动力”:能让车辆爬上40度陡坡
12米智能驾驶客车搭载的是由中车电动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平台。该平台名叫T“动力”(英文名T-Power),其最大亮点是控制总成的体积和重量为同类产品的一半,耐极热、极寒与深水环境,可帮助车辆爬上40度的陡坡。
据介绍,控制总成相当于汽车的大脑和心脏,而现在只需要一个小盒子就能完全实现。
据悉,该款控制总成体积、宽度、重量均创新低:重量不到35公斤,体积为0.05立方米,宽度为A2打印纸大小,在重量和体积方面较同类产品和中车上一代产品下降了一半。
同时,对比目前行业内通行的分立式系统(重量大于100公斤),该款控制总成只需推进车辆侧仓,不占用任何乘客空间。
中车电动方面表示,该款控制总成为目前国内体积最小、集成度最高、最可靠的控制总成,代表中国的领先技术。其身上不仅装有代表国内自主化水平最高的“高铁芯”IGBT,且其高集成化特点可以未来可以实现未来车辆的标准化,“虽然里面东西不同,但所有接口都是相同的。以后师傅换产品的时候,一套标准下来,更容易更换,从而实现作业的标准化和维修上的便利。”
记者从中车电动处了解到,该款控制总成经实验测试验证,可在65度高温环境下持续运行96小时,在-40度低温环境下连续工作48小时,在温/湿度交替变化下带载运行144小时,还可以在水深2米处静静呆上两天。
目前在乘用车方面,中国中车主要偏向于电机驱动系统研发。未来可能涉足小汽车领域。
据新华网
12米纯电动智能驾驶城市客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