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次“发现”经典文学名著的不朽魅力
  ——重读《百年孤独》

  刘  娴

  马尔克斯笔下魔幻般的拉丁美洲

  《百年孤独》

  精彩段落摘选

  长达158天的产假结束,回到岗位。孕期为了打发无聊时光,时常窝在书房的飘窗上,翻阅书架里尘封已久的旧本,《百年独孤》是其中之一。很显然,混杂在一堆意义不明的烹饪杂志和妊娠书籍里,它也显得孤独。 

  大学毕业后,没读过几本好书,眼界狭窄,判断力感悟力有限。但凡路过书店,为了充实家中的书柜和书架便会随手带上几本。然而,回到家中,大都被塞进柜子里成了摆设,有些几乎没有开封。

  《百年孤独》却是个例外,翻得已有些旧了。

  几年前,初读这本书时,感觉书上字体很小,看得有些吃力,更吃力的是里面的故事,眼花缭乱。特别是人物关系,极度复杂,经常要翻到前面梳理。小说紧凑而瞬息变化的时间跨幅让人的阅读永远跟不上脚步,像一个资质平庸的跑步者在后面兴奋而吃力地追赶。以至于薄薄的一本书,竟看了大半个月。

  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马孔多地区,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源起、发展和衰亡,伴随的是马孔多的诞生、繁荣和消亡。每个人都受到了命运的嘲弄,品尝着无情的失败,咀嚼着终生的孤独,在心灵的枯寂中,沉默的死亡。

  第一次读《百年孤独》,合上书后,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串人名。一个家族,七代人,不管是男孩女孩所起的名字竟然都是相同的,就是二三个名字不断地重复使用,看到最后,竟然都不知道这到底是谁,他是第几代。只记住了整部书的感觉——压抑与灵异。马尔克斯那冷静沉着的笔调描绘出一个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画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孤独者们,让我在悒郁中又带着一点点讶异,同他们热烈的交谈,慢慢感到幸运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怆和荒凉,在酷烈的悲剧力的撞击下,灵魂战栗不已。

  特别是看到雷蓓卡在闷热潮湿的午夜,在惊恐无助中大口大口地嚼着泥巴和小蚯蚓时,心情竟有些沮丧,并为她最终没能嫁给钢琴师而感到惋惜;对阿玛兰塔反倒有些讨厌,觉得她的一切是自作自受;对百年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却是很认同,认为他极富创造力和想象才能,而对他疯死于树下却唏嘘感慨;对小说主角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有些不能忍受,他成为革命军总司令后,已经蛮横得不成样子,与其从前温良形象完全对不上号,而他与早逝的雷梅苔丝似乎并没有爱情……小说里的人物个个精彩,他们的命运也牵动着我的心,但对整本书的理解有点似是而非。

  当然,整本书最离奇最不可或缺的人物是吉普赛人墨尔基阿德斯,他反反复复地死来死去,就是为了见证布恩地亚家族由小到盛到衰,直至消失,其在羊皮纸上的预测是:布恩地亚家族第七代将被蚂蚁吞噬,而马贡多最终会被一阵飓风卷走。这个人物的设置,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大师超一流的手笔!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封面

  《百年孤独》:无法磨灭的记忆

  当我再将《百年孤独》翻出来读时,算是把小说梳理得有个大概,也不需要累赘地去清理人物关系,阅读的跨幅也逐渐跟上了情节和语言的节奏。对于小说里面人物命运的触动也不太一样。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重读《百年孤独》,见到这精巧神奇的开场白,似乎有一种沧海桑田的心境。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原来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可以说,在读过的所有作品里,《百年孤独》给我最大的震撼。

  或许,孤独只是表象,爱才是主题。书中每一个角色,其实都强烈的渴望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

  与之相悖的是,他们又都不懂得爱,如何正确地去爱,在追求爱和获得爱的过程中总是错过,如同盲人摸象。于是总是陷入爱而不得的挫折和深深的孤独中。他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凭着人性的本能活着,在个性注定的命运洪流里,没有丝毫反思和反抗,任凭个性绽放,带向死亡。

  归根结底,这些人物如今已经没有了具体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们就是整部小说的服务者,而我也从故事中跳出来,成为一个旁观者。

  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

  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在当今快餐式阅读风靡的时代,重读《百年孤独》,人们会再次“发现”经典文学名著的不朽魅力,重新思考文化的传承、互鉴与交融等命题。在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学大师中,马尔克斯和他的代表作,对于新时期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化界,有着无法磨灭的记忆。

  1、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2、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3、平庸将你的心灵烘干到没有一丝水分,然后荣光才会拨动你心灵最深处的弦。

  4、只是觉得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

  5、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6、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7、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8、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9、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岁月流逝,她却永远停留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对各种人情世故越发排斥,对一切恶意与猜疑越发无动于衷,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单纯的现实世界里。

  10、正常恰恰是这场无尽的战争最可怕的地方:什么都不曾发生。他深陷孤独,不再感知到预兆,他为了逃避必将陪伴他终生的寒意回到了马孔多,在最久远的回忆中寻求最后的慰籍。

  11、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12、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13、这个家庭的历史是一架周而复始无法停息的机器,是一个转动着的轮子,这只齿轮,要不是轴会逐渐不可避免地磨损的话,会永远旋转下去。

  14、有时面对一幅威尼斯水彩画,怀乡之情竟会把水沟里的淤泥和腐烂的甲壳动物的气味变成鲜花的淡雅的芬芳。阿玛兰塔叹息着,微笑着,憧憬那个第二故乡,那里的男男女女都长得漂亮,有着小孩的天真,那儿有古老的城市,然而它往昔的宏伟业绩如今只留下瓦砾堆里的几只小猫了。

  15、他穿着精美的漆皮靴走在世界另一个地方的土地上,她在矿物质的味道中,仿佛感觉到由那块土地上传过来的他的脉膊和体温,这感觉使她嘴里觉得苦涩,心中却十分安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再次“发现”经典文学名著的不朽魅力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再次“发现”经典文学名著的不朽魅力 2017-07-15 2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