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中国航天梦的起点
  作为声名显赫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前身,61年前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被认为是中国航天梦的起点。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领衔的国防部五院,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许雪松说。

  1956年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起步的元年。

  这一年,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建议成立导弹研究和管理机构,得到了批准。

  8月6日,国防部第五局成立,钟夫翔任局长,钱学森任第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10月8日,国防部五院在北京正式成立,钱学森次年任院长。

  1957年3月,国防部第五局并入国防部五院。

  后来,国防部五院又成立两个分院。一分院是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分院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1960年3月,中央军委任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兼国防部五院院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王秉璋兼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钱学森任副院长,分管研究设计工作。

  “五院的核心任务就是全力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许雪松说。

  1961年9月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飞航技术研究院的前身,国防部五院三分院成立。

  一开始,地地导弹、地空导弹、飞航式导弹的火箭总体设计都在一分院。1963年进行拆分:地地导弹型号(“东风”系列)归一分院管;地空导弹型号(“红旗”系列)归二分院管;海防方面的飞航式导弹(“海鹰”系列)归三分院负责。

  1962年7月,中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在四川泸州建立,随后改称为五院四分院。

  1964年6月,经过五院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首枚国产导弹“东风”二号发射成功。“东风”二号甲、“东风”三号、“东风”四号进入研制,“东风”五号陆基地地弹道开始进行预先研究,“红旗”系列进入研制和方案论证,“海鹰”一号、“海鹰”二号的研制也在紧张进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中国用“长征”一号将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

  如今,从国防部五院一路走来的中国航天和导弹事业,已经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令世界瞩目——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成为首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第一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 2015年“9·3”阅兵
第一套红军正规军服:诞生于88年前
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中国航天梦的起点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中国航天梦的起点 2017-07-12 2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