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梳理出衡阳工业发展的轨迹,市经信委9名退休党员干部翻阅1949年至2008年的《衡阳日报》,找寻报纸记录的衡阳工业变迁和典型事迹,为今年9月开馆的衡阳市工业科技展览馆贡献余热。
7月6日上午11点,记者走进本社阅览室,里面一张大会议桌上摆满了《衡阳日报》的合订本。9位老人正埋头翻阅老报纸,并用笔和白纸进行记录。他们分别是唐石安、何家桂、魏兰、刘礼义、周宏开、贺时禹、陈辉球、李伦安、邹礼矩,全是市经委(现称市经信委)退休党员干部。
听说要建设工业科技展览馆,需要人手梳理衡阳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大事记,老人们相约来本社查阅老报纸。时间跨度60年,《衡阳日报》按月合订,60年共计720本,每人需要翻阅80本。
老人们回忆道,过去讲的“老三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衡阳都可以自己研发制造。不光是小商品在全国有地位的,现如今电缆、变压器、钢材等行业,我市依旧拥有相当的竞争力,都与过去打下的坚实基础分不开。
言语间,老人们对衡阳未来工业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