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的父亲其实有着不同的健康问题,看看专家都开出了哪些健康“良方”吧。
A
/ 80后老爸 /
加班熬夜三餐不定,胃肠很受伤
【典型案例】28岁的阳杨(化名)初为人父,开了家文化公司,为了给妻儿创造好的条件,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饮食不规律,常要应酬喝酒。半年前,他体检查出胃溃疡,吃药后有所缓解。近日,他陪朋友吃烧烤、喝啤酒,结果出现胃痛、便血症状,到医院消化内科检查,诊断出胃出血。
【专家分析】现在很多年轻父亲有“通病”:三餐不定,早餐不吃、午餐乱吃、晚餐狂吃;平时爱吃油炸、煎炒、腌制品,如薯片、龙虾、烧烤等;大吃夜宵;睡眠不足常致便秘;滥用抗生素等;久坐少动,缺乏锻炼……这些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剥夺了他们胃肠道休养生息的机会,导致消化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腹胀、腹痛等疾病出现。
【健康支招】“在门诊,很多80后父亲不把胃肠道问题当回事,看完病开点药就走了,没有进行详细检查,有的甚至自己盲目选择药物,这些都不可取。”
专家建议: 保持三餐规律,忌暴饮暴食。胃肠喜欢新鲜、酥软和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多吃蔬菜和粗粮,加班、熬夜后是胃肠道疲惫、脆弱时,尽量远离油炸、辛辣、烤炙、烟熏、腌制、腊制等食物,最好不吃宵夜。夏季不宜追求过冷、过凉食品,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宜在室温下放段时间再吃,避免刺激肠胃。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很多年轻父亲平均睡眠仅6小时,严重影响胃肠道的“工作效率”,若不得不熬夜,可尝试在睡前抽出5分钟进行腹部按摩,以帮助胃肠道蠕动、消化。
有消化道异常症状者、消化道癌症家族史或癌前疾病者(如萎缩性胃炎等)、长期伴肠胃不适症状或饮食结构不平衡的上班族等,皆属胃肠疾病高危人群,应在医生建议下,定期接受胃肠镜检查,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
【专家分析】“就临床来看,目前三高人群数量不断增多,以2型糖尿病为例,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飞速增长,发病率高达11.6%,中国已取代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专家介绍。
糖尿病的发病除与遗传有关外,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都是发病要因,均可导致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血压升高、脂代谢紊乱等系列障碍,如王爸爸就较典型。
【健康支招】对于“三高”人群,专家建议:
以清淡饮食为主,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饮食,夏季适时补充水分。饭桌上少吃高脂肪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红烧肉等,多吃黄瓜、大蒜、洋葱、蘑菇、生姜、香菇、黑木耳等降脂食物。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打乒乓球、羽毛球、快走、慢跑等,平时运动少的人,要注意先从小量运动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45分钟。
定期健康体检,50岁以上人群,每年须至少检查血脂、血压、血糖等一次;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部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量。
【典型案例】“医生,麻烦您看下我先生的头发,都快掉光了,他才四十出头啊!”杨先生一家走进医院皮肤性病科诊室,妻子向医生介绍病情,“丈夫在外企上班,经常出差,每天加班到深夜,各种应酬不断,老喝醉,可谓睡眠质量不高,额头越来越高;钱越赚越多,头发越来越少……无奈之下,只好到医院来求治。”经检查,诊断为雄激素性脱发。
【专家分析】“生活中,像杨先生这样‘聪明绝顶’的父亲很多,还日益年轻化。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老,有的头顶光秃秃的。”专家介绍,雄激素性脱发又称男性脱发、早秃,是一种与遗传因素相关且依赖雄激素作用的特征性秃发。
雄激素性脱发有一个显著特征,需要在雄激素作用下才表现出来。多见于男性,常从前额两侧开始,头发开始变纤细而稀疏,后逐渐向头顶延伸,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同时头顶头发也逐渐开始脱落;随病情进展,前额变高形成“高额”,呈V字形脱发,与头顶部脱发融合成片,仅后脑勺及头部鬓角保留剩余头发。脱发处皮肤光滑,可见纤细毳毛(即“寒毛”,人体表面生的细毛)。患者常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瘙痒。
【健康支招】“雄激素性脱发的进程一般很慢,程度因人而异。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常见的有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专家介绍说,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外用药物:可减少头发脱落并直接作用于毛囊刺激毛发生长,疗效在治疗几个月后显现,但停药后新生头发仍可脱落。
口服药物:螺内酯,连续1~3个月,可抑制雄激素。非那雄胺,是针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治疗药物,连续服药6~12个月,不良反应有性欲减退,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手术治疗:可实行头发移植手术,将自身后枕部的头发移至顶部。
另外,“脱发族”平时在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作息规律,心态良好,避免过度清洗头发。
B
/ 70后老爸 /
从“头”开始,关注男性脱发问题
D
/ 50后老爸 /
保护男性生命“腺”,别选择“哑忍”
【典型案例】55岁的王爸爸身体不错,平时爱抽点烟,但上个月,他拗不过女儿的孝心,答应到医院体检,结果发现自己居然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他带着疑问来到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经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医生帮其找出了“蛛丝马迹”,比如王爸爸是典型的“将军肚”、彻底的“荤食主义者”、“电脑发烧友”,还有明确的糖尿病家族病史,这些是“三高”形成的元凶。
C
/ 60后老爸 /
多吃少动变“稳”重,小心“三高”缠身
【典型案例】陈爷爷最近两年遭遇了“难言之隐”,他被尿频、尿急困扰多年,每晚要起夜6~7次,没法睡安稳觉,以前体检时知道自己有前列腺增生,但一直没去治疗。最近才到医院进行治疗。
【专家分析】泌尿外科医生介绍,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50岁以后,到60岁时发生率大于50%,80岁时高达83%。
临床有不少延误治疗的老父亲,他们认为前列腺增生是小问题,有些患者直到出现严重排尿困难,甚至出现血尿才来治疗,而这时肾功能已经出现损伤。
前列腺增生,严重时可引起下尿路梗阻,长期不治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还可能并发结石、感染、肿瘤等。
【健康支招】老年男性如果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子女需高度重视,应陪其到医院检查看是否患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需高度注意:
戒烟限酒。辛辣刺激食物既可导致性器官充血,又能让痔疮、便血症状加重,压迫前列腺,加重排尿困难,建议老人多吃水果、蔬菜、粗粮,少吃辛辣、油腻食品。
多喝水、不憋尿。多饮水利于冲刷尿路,还能有效稀释尿液浓度,避免尿液浓度过高对前列腺产生不良的刺激。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膀胱憋尿肌张力减弱,引发急性尿潴留,但夜间宜少饮水。
慎用药物。部分药物具有减弱排尿肌收缩力的作用,前列腺增生患者若服用,则会导致排尿困难症状加重,还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
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激光手术作为近年来不断成熟的治疗手段,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