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杂文集《把颜色还给岁月》自序
~~~——杂文集《把颜色还给岁月》自序
~~~——杂文集《把颜色还给岁月》自序
~~~——杂文集《把颜色还给岁月》自序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杂文集《把颜色还给岁月》自序
  ■蒋勋功

  只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杂文集《把颜色还给岁月》自序

  一如以前的心态,当这部书又可付印之时,我又莫名地忐忑不安起来。

  本来说好不再去刻意写些什么,至少再不出书了。可是心中总有遏制不住的冲动,停不下来。而一动手就一发不可收拾,不知不觉中又码了几十万字,造成既成事实,既然已经这样,就打消顾虑,整理成册,算是对自己劳动的尊重吧!

  不安的是本没有人叫你写,写了不一定有人看。

  “丑媳妇终须见公婆”。转念一想,写不写是我的事,怎么评价是别人的事,倘若有人看,也许还有人会说那已属难得,其实我也是个容易满足、懂得感恩的人。

  跑步和写作,我已坚持了十几年。早上平均跑步六公里以上,每天写作二三个小时,已成习惯,想改也难。

  跑步愈跑愈轻松,而写作却愈写愈敬畏,这是对文字的敬畏。而不管怎么写,有一点必须承认,我别无所图,只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一位老作家说过,写作不是为了说服别人,不是表演,更多的时候是在思考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感受。

  我一直在努力。

  这是一个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年代,这是一个不断涌现丰富鲜活、多姿多彩动人故事的年代。火热的生活,火热的时代,需要拥有火一样的激情去尽情呈现。一名业余作者,就在于不断发现生活中精彩的故事,把身边那些看起来十分平常十分普通的故事捡拾起来,用我们的笔触表现出来,这是基本的要求。但是,这种表现,要摄取生活的“原汁”,这是“准确表达”的基础。有人把知识分成三层,一层是学识,好比是炒菜的材料;二层是见识,如同备料,切菜配菜什么的;三层是智识,如同加工。“准确表达”当作是“加工”的话,那么“生活原汁”就是“学识”,没有“材料”,无以加工,准确表达就成了“空中楼阁”。深入生活,才能发现生活。这种发现,应当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无论大小,不分对错,尽收眼底。而不是故意去隐瞒什么,刻意去改变什么,试图肢解什么。这就如同“准备的材料”,先“准备”再说,一开始就附加什么,或者人为地贴上标签,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遗落或者“消失”,产生“变味”。只有这种心态,才有可能真诚倾听普通人的心事和脉动,真切感受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真正零距离感知他们的人情世故,真实体味他们对生活的期许和向往,点滴细微,尽入眼底。

  豆腐块式的文章,人物、情节并不复杂,但都是来源于生活,不是小说创作的那种虚构。读到这些人物和事件,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似曾相识,看得见,摸得着。因为我相信,我经历过的一般人也经历过。“准确地表达”,应当是尊重生活的“原色”。那是在认真观察基础上的“原色”。深入生活,贴近生活,当有心人,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捕捉每一个容易疏漏的细节,关注着每一个变化,真正掌握看到的是什么。那是在认真思考后的独立见解的“原色”,不是人云亦云。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要能从中跳出来,廓清迷雾,清醒地发现不同之处,人和事才会变得鲜活起来,不简单堆砌和复制。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客观地跳出成见,才能接近真相,深入认识到“为什么”。那是在深入发掘上辨析的“原色”,不是浅尝辄止。

  不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能人为地贴上标签,也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而要静下心来,理智客观地辨析,深入发掘有可能容易被掩盖的实质,可能被忽视的深度和被忽略的细节,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一面,上升到新的高度,放大到新的层面,为我所用。

  这个年代,“鸡汤”式的软文泛滥成灾。相同题材可以写烂,相同语句可以炒熟。面目可憎,我写的这类题材多了,也最害怕自我复制。所以,我总是尽可能说好自己的话,想好自己的事,要准确地表述,应当是本色本土的“原味”。说话“原味”是我一惯坚持下来的。题材上信手拈来,不去做什么计划,定什么调子。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有什么写什么,不把自己套牢。文风上注重细腻,尽量把要说的事说清楚,自己的想法浸淫其中,而不直白地说出来,少些枯燥的说教,留给别人思考的空间。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娓娓道来,描写占有大量篇幅,试图让人亲历其境,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感,让自己的文字不至于太讨人嫌甚至产生厌恶。

  说实在的,这些年写点什么不容易,能坚持很难。作为业余作者,只是因为一种爱好、一种需求在驱使,很可能费力不讨好。既然这样做了,也就无所谓了。我记得有一个著名作家这样说过:我的作品哪怕是感动过一个人,有人记得一段话,那也知足了。而我又算是什么呢?

  时间如白驹过隙,但给我们涂鸦了许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恩怨情仇,酸甜苦辣,诸味杂陈。洗尽铅华,沉淀自我,把颜色还给岁月,留下风轻云淡,甚好。

  因为种种原因,这部作品的文字有些干涩,不如过去圆润,有些场景有拼凑的痕迹,有些文章成文比较勉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请读者诸君评说吧!叨扰了,不胜惶恐。

  丙申年春于衡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只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欲书花叶寄朝云
“段”章取“议”
《小说课》:助人建立起审美标准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只为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017-03-10 2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