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家村,是他找梦之地,有他的“名言” :少儿麻痹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上的麻痹、对艺术的麻痹、对人生的麻痹!
为此,他三十年如一日,埋头画画,低调做人。“一不小心”,他的油画却被中国邮政“盯”上,邀其进入了“一带一路”这个辉煌而又伟大的旅程,他也由此成为“画”入中国邮票的衡阳骄傲——
本报记者 谢应龙
张四元没想到,一入“画”门深如海!
画门,赛如金銮殿金碧辉煌!画里有仕女成群、粉黛三千;有山水松石,亭台楼阁。就像他2008年常经过的故宫时,那些历史五彩斑斓地扑面而来,他就想象自己是一位着唐装的山水大画家张璪,能“石头欲落,泉喷如吼”。作为张姓的后人,张璪的画作《寒林图》尽管已今佚,但四元想象它仍“藏”在故宫博物馆。千年过去,万数人贪婪的目光一遍遍洗过而熠熠生辉!
此时往往,张方白站在他旁边,一声轻咳,便将衡阳老乡张四元从历史里拉了回来!
梦想的海很大!那先做一条有性格的大江大河,融入海里!那么海水的份量有自己说得起那一河之大!张四元深谙此道!也知道张方白的那一声轻咳,其“咳”外有音!于是,他“乖乖”地回到他在宋庄租下的农家小院。
“艺”无反顾
“艺”无反顾往往与“九头牛都拉不回”,有一些相似之处。张四元就是这样的人,何以见得?有以下为证:二十年前,四元因为酷爱画画,虽然当时经济不太宽裕,但他还是硬凑了些钱,建了一个简单的画室。这个画室成为了四元家乡——江口鸟洲唯一的一个画室。周边有学生来学画,他从来都分文不取。养家糊口是天大的事,何况是一个有少儿麻痹的人,面对有诸多较之常人的不容易!他分文不取,就显出了其“义高”不凡来。
况且,油画艺术要“吃饭”,要“烧”钱,艺术家也要那“七件事”!怎么办呢?现在看来,四元还是一个懂得变通的聪明人:经过打拼后有了自己的一家绘画工厂,给艺术打拼出来了一个很好的经济“靠山”;但当养家的问题不是问题后,他却突然提出要离家北上,去传说中的北京画家村。这个决定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一个大问题来了,夫人不理解他为何要把好好的生活放弃,到北京受罪?要求离婚的事便上了“议事日程”。
是考验四元的时候了,要完美的家还是要“没谱”书画?没想到,张四元的抉择却很男人很硬:一个都不能少!在2006年,张四元“艺”无反顾的路线是:广东——老家——北京画家村!
张四元的抉择是因为张方白的一句话:四元,为何不来北京发展?这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
既然抉择了,就像他的姓,弓长张,开弓没有回头箭。四元其实也不是一个爱回头的人,而是一头“潜”就了那片海了,这是源于他内心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他埋头画画,在画里吸收大口大口的营养,还不忘边画边请求“村”里大家来指点,让评价来修正自己的技法。
在北京,长城内外古道边,老房子、深胡同,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就有四元的影子。一幅又一幅,一年又一年,凭借自己敏感的艺术直觉,以纯净的内心去解读。而在思念的内心,那生养他四十多年的南方故乡,不时有挂满时光蚀痕的老房子、暮时炊烟袅袅入梦来!于是,在他朴实而又凝重的笔触下,带着一“脸”的苍劲与微笑,温厚而平静的二十多张老房子系列油画,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时, 这次“初试牛刀”后得到的评价是:艺术天赋的凸显、刻骨乡愁的极致、是无尽的漂泊,找到了艺术最好的归宿!
初试牛刀
声名鹊起
分得清东西,才会找得到南北!方向找准了,汗水成池了,羊毫都秃了,那离艺术的“金銮殿”还远吗?
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因为张四元坚信,走了九十九步,最后一步迈出,就会出现新的天地!他也是这样做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灵感在有一天早晨3点把他叫醒了,从此,那以后的整整三个多月,他用一条有少儿麻痹的腿,在梯子上不停地又上又下废寝忘食地作画!如此执着,就是一个念头:要画出非同凡响来!因为,在伟大的灵感面前,他从来没有自卑过。他认为,汗水是洗却自卑最好的液体!
灵感满了“百日”,6×9米的大幅油画作品《长城》“出炉”,一时可谓“技”惊四座,那真是:啧啧连天道羡慕,杯杯豪酒敬能人。此后,声名鹊起的张四元精品迭出:2013年,油画作品《圆明园》入选《图说中国当代美术史》;《自画像》2014年被上上国际收藏;《故乡的光阳》2015年被一位藏家一眼相中,高价捧得;他还相继举办了《沉.凝固》《苍凉至厚》《混沌》、798先声画廊六人美术作品展等个展。
惊喜连连,今年,他一系列作品又一“画”入邮票。一本沉甸甸的《中国名片》邮册,他有20幅精品力作“鱼贯而入”,分别“安睡”在明信片、信封、专属纪念票里, 带着一带一路的“光荣梦想”,让乡愁快意地走四方!
雁之子梦想成真,色彩斑斓;声名再涨,但四元不骄不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