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个本土助学网站,历经8年,筹集助学资金达300万元,帮助贫困学子几千人,助学足迹遍布各个县市区。衡阳市一对一助学网从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助学公益,成立自己的志愿者队伍,始终公开透明的“一对一”捐款,再到去年打造“爱心墙”,公益事业进一步扩大。一对一助学网为本土公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捐助过程始终透明公开
登录一对一助学网,点击“我要资助”,再选择想资助的学生,填写预约资助登记表,最后通过固定的汇款方式,完成一次“一对一”助学。记者在网站上看到,一对一助学网上公布的贫困学生资料很详细,包括详细地址及其他联系方式,一目了然。
一对一助学网网站站长贺佳莹告诉记者,贫困学生的信息收集主要靠一对一助学网的志愿者们,一步一脚实地家访后收集来的。每年的家访要达到7-8次,助学网的义工们必须利用自己的双休、节假日来完成。如果贫困生居所分散,那早出晚归是志愿者们家访过程中经常碰见的事。
在贺佳莹印象中,去年开展了一次大型家访,一次性走访了300多个家庭。有些地方汽车不能通过,那就步行,300多名学生分散在几百平方公里的一个乡镇里。经过一整天家访,确定了100余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
义工们收集到的贫困学生信息经过慈善总会审核把关后,再在网上公布,接受爱心人士的捐赠。而除了寻找新的资助对象,义工们也要对每一个接受捐款的贫困生家庭进行不定期做家访。如果有家庭情况转好的,将停止继续资助。
为了能让捐款的爱心人士放心,一对一助学网通过衡阳慈善总会的专用账号来募集助学金,以及转账、发放爱心款。而慈善总会也是严格按照慈善款项的使用管理规定,对于任何一笔汇款,都是先申请、再报相关领导审批。整个操作过程中,任何办事人员均无法接触到现金,确保了所有助学款在运作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挪用或丢失的机会。
几百元即可让孩子完成一期学业
2008年,青年军官邹肇睿建立“一对一助学网”。由于助学过程公正透明、义工工作细致准确,助学网站也慢慢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和认同,并逐步发展壮大。据统计,8年来,1000多名寒门学子通过“一对一助学网”得到了爱心人士帮助,总金额超过300万元,以及大量文体用品、衣物等。
贺佳莹告诉记者,助学网针对不同学龄的贫困生有着不同的资助标准。比如小学每学期需要300—400元,爱心人士也可以另外附赠适量学习用品。考虑到初中生需要住校,初中每学期的资助费用上调至500—800元。
除助学外,助学网的义工团队还组织筹办了其他社会公益活动。今年3月19日,“一对一助学网”在珠晖区广东路街道车站坪社区建立了我市第一面“爱心墙”。市民可以将家有闲置不要的衣服,放到“爱心墙”上,供有需要的人随时拿走。“爱心墙每天都需要志愿者值班,为此我们特地还做了一个排班表”。贺佳莹说道,爱心墙实在太火爆了,很多送来的衣物放不下了就被志愿者们带到偏远贫困地区进行发放,将这些爱心一一落到实处。
一对一助学走访杉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