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璇老师给学生调整动作
■文/本报记者 黄 洁 图/通讯员 唐国华
本报讯 从今年4月初开始,每个周四下午或是周末,市青少年宫的老师都会去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办“爱心公益班”,教孩子们唱歌、画画、弹琴。5月26日下午,记者跟随5位老师来到了市特殊教育学校。
当天下午有一节声乐课上。“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9岁男孩军军(化名)唱完了一首周杰伦的《蜗牛》,赢得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我觉得这里的不少孩子在文艺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声乐课老师陈蔷说。据介绍,“爱心公益班”招收的是具备一定艺术潜质的残障儿童。老师们通过前期排查、筛选后确定最终的名额。考虑到残障儿童的特殊性,市青少宫的老师们采取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他们进行悉心地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在唱歌、绘画、演奏技艺上有了长足进步,也培养了他们更加自信阳光的性格。
“妈妈的眼睛明亮又神奇,她能照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我……。”患有视力障碍的小萌(化名)跟着主持课老师谢丹迪认真地练习着。眼前这个精神面貌俱佳、普通话标准的女生在一两月前,还是个高低肩严重、胆子小、发音不标准、不敢说话的女生。如今,她上课积极,会主动要求进行课堂表演。
看着孩子们的变化,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宋志新高兴地告诉记者:“非常感谢青少年宫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他们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我们迫切需要更多的艺术专业老师来这儿长期支教。这一两个月下来,孩子和家长都很高兴,觉得成效很大。我觉得艺术熏陶使孩子蜕变了,使他们像花一样越开越艳。”
活动发起方市青少年宫同样也高兴不已,表示该项活动要长期坚持下去。市青少年宫主任蒋新星告诉记者:“贫困家庭孩子和‘特殊’孩子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关怀,其实在他们之中有不少是很有天赋的,也很想学习艺术,只是苦于无机会学习。所以,我们便从2010年起开设了流动青少宫项目,在11个县(市)区27所中小学校支教,今年4月又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设立‘爱心公益班’。今年6月1日,作为一份特殊礼物,我们将送出100个‘爱心学位’,让一些贫困孩子可以与其他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艺术专业教育,帮助孩子们圆梦。”
陈蔷老师教孩子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