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人的毕业照”不妨再多几张
  王子墨

  →

  今日谈

  近日,北京大学“一个人的毕业照”再度“刷屏”网络。2014年,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薛逸凡是当年该专业唯一一个毕业生,只有她一个人的专业“合影”走红网络。在即将到来的6月,她的师弟安永睿也将拍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据了解,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

  学校的专业设置,大多循着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盯着一些热门专业是情理之中的,对个人前途的抉择,必然有着功利的考量。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总还需要一些人坚守一些领域,传承一部分知识,就像“为往圣继绝学”,在多数人脚踏实地时,得有一些人仰望星空,不然人类都会忘了高昂头颅的姿势。

  对于社会来说,需要更多的人坚守冷门知识;而有更多的人选择冷门学科,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北大古生物学毕业生薛逸凡有一句话问得很深刻:“我们经历了或者还在经历着一种为了社会需求、他人的眼光去选专业、学习的工业化高等教育阶段,但我们何时才能进化到为兴趣而学的小时代?”为兴趣而学,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整个社会都该提供这样的可能:生产力提高了,才能解放更多的智力资源投向冷门学科;社会的分配机制更合理了,从事冷门学科的研究者才不会患得患失,这些学生们就会少几次面对别人一厢情愿的“同情”,能够更坦然、更笃定地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

  这两年引发舆论围观的“一个人的毕业照”,都来自于北大古生物学专业。其实我们更想乐见“一个人的毕业照”再多几张,可以来自于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高校提供了知识传承的渠道,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坦然只为兴趣而选择人生道路。“一个人的毕业照”更多了,也是在为社会认知纠偏,让这些学生至少可以不用费尽心思地回答“学这个以后干什么”的问题,“为了知识而学习”,这就应该是全部答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网络直播让孤独有了商业价值
旺铺招租
“一个人的毕业照”不妨再多几张
说道说道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一个人的毕业照”不妨再多几张 2016-05-25 2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