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第32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信银行副行长杨毓在发布会上表示,中信银行自2015年11月推出交易银行品牌“交易+”后,对公业务向“互联网+”迈出了重要一步。截至目前,中信银行“交易+”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落地,新增签约客户突破13万户,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率的全线上金融服务,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C端到B端 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
如果说与百度合作设立“百信银行”是中信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的深度“触网”,那么 “交易+”品牌的推出就代表着中信银行在公司银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从C端到B端,中信银行全方位实施“互联网+”战略。
中信银行去年11月份推出交易银行品牌“交易+”。“交易+”是中信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交易银行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交易+”以“不止于金融”为品牌理念,主旨是在增强企业财务服务的基础上,向企业的业务链条延伸,发挥中信各种资源整合的优势,构建互联的交易生态圈。
“交易+”首次整体性推出了“e收付、e财资、e贸融、e电商、e托管、e渠道”等六大子品牌和十六个特色产品的交易银行产品体系,开启了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新阶段。
截至2015年末,中信银行交易银行线上客户全年累计交易笔数4800万笔,交易金额超56万亿元,累计融资量1.37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达到4.86万亿元。在“第五届中国经贸企业最信赖的金融服务商评选”活动,中信银行还获得了“2015年度最佳交易银行品牌奖”。
服务实体经济 不止于金融
中信银行 “交易+”从企业需求出发,立足满足企业多层次的需求,立足于专业化银行服务,延伸到大金融服务,扩展至跨界交易服务。在增强对企业财务服务的基础上,向企业的业务链条延伸,发挥中信集团各种资源整合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多渠道、智能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以海尔电商供应链金融项目为例,该项目创造了银行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合作的新模式,被誉为行业标杆。中信银行一方面通过支付结算、实时在线融资、在线物流管理、自动预警等多种线上化服务,帮助海尔集团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实现银企跨界合作共赢;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方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并可实现7×24小时自动放款。该项目自2014年9月上线以来累计为200户海尔经销商发放融资5.1亿元。未来,中信银行还将应用这种模式,为更多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普惠、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目前,“交易+”首批主打的有16个特色产品,包括:e链通、商贸通、银财通、招标通、银医通、银校通、跨境管家、流动管家、委贷管家、票据库、信e付、银租保、汽车金融、资产托管、养老金、直联行。
中信银行副行长杨毓透露,下一步,中信银行还将加快推出全球现金管理、对公结算卡、MBS多银行财资系统、B2B电子商务、电子票据等迭代创新,满足客户跨业、跨界、跨市场的产品组合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