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科,风险永远与机会并存,经验与心悸并存。最近两个病例更让我感觉危险时刻存在。
第一个产妇王某,双胎妊娠合并重度贫血,入院时血红蛋白只有6克。考虑双胎容易引起产后出血,术前给产妇输了2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手术过程很顺利,子宫收缩也很好,术后病人安返病房,一切看似顺利不过。不想,十来分钟后家属过来问产妇为什么总是咳嗽,肖捷老师担心羊水栓塞,于是我飞奔病房,病人精神面貌与刚回病房时差不多,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只是不自主的干咳。再看监护仪,血氧饱和度只有65%,血压正常,心率90次左右。主任和护士长也闻讯赶来,听诊双肺满肺的湿啰音,立即指示抗心衰治疗。大约二十分钟,病人转危为安,咳嗽症状缓解,双肺呼吸音也恢复正常。
这个病人当初是重度贫血,我们术前的重点是补血,术中、术后最担心的就是子宫收缩和出血,所幸手术顺利,出血不多,以为危险解除了。可不想患者术后出现了心衰并发症,好在她因为长期慢性贫血,机体对缺氧有了相对较好的耐受力,换成其他人,65%的血氧饱和度早就呼吸困难了。事后回想,如果当时我们忽视了她的干咳,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个孕产妇易某,妊娠38周待产入院。她有两次剖宫产手术史,而且二次手术均在乡镇卫生院进行,手术时间长,术后第四天才下床活动。在她陈述病史时,我和肖捷老师对了眼,我们都明白,这种病人的盆腹腔粘连肯定不轻,接下来的这次手术将是一场体力和耐力的考验。
果然,打麻醉时,麻醉师便告知穿刺部位粘连明显。手术进腹,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层次可言,我们只能不断地请求麻醉师改善麻醉效果,逐层分离。手术就这样小心谨慎,一步一步地进行了两个小时才完成,缝完皮肤的那一刻,我长吁了一口气,艰难的工程终于结束了。术后我反复交代产妇一定要尽早活动,避免再次发生粘连。十分钟后护士反馈,病人心率只有40余次,血压90/60mmHg。查体见她血氧正常,子宫收缩也很好,阴道流血不多,那为什么血压处于临界值,心率只有常人的一半呢,在疑惑和担心中,我们复查了心电图,立即请麻醉科医生会诊:产妇没有心脏病史,心电图术前正常,复查为窦性心动过缓。会诊考虑她为药物性心动过缓,于是给予补液和阿托品治疗,半小时后血压、心率恢复正常。
这个案例,我们担心的重点是此次剖宫产的难度,安然过关后又发生了药物性的心率减慢。唉,看来作为产科医生,可以预知的风险不难防范;不可预料的风险,却在不停地敲打我们的神经和能力,伴随这一次次让人心有余悸的敲打,我们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医生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