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先天性白内障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儿童常见的眼病,也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近日,一个孕35周出生的早产孩子经衡阳妇幼眼科RetCam广域眼底成像系统筛查,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
衡阳妇幼眼科主治医生罗丽娜介绍:该院自今年初开始引进该系统进行婴幼儿眼底筛查以来,迄今共完成900例。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0例,白化病眼底3例,牵牛花综合征1例,视网膜出血20例,视网膜渗出灶30例,视神经视盘发育不良1例,玻璃体动脉残端2例,先天性白内障1例,总异常检出率7.5%。
面对如此高的异常检出率,罗丽娜很担忧地表示:人体信息来源视觉占了85%,但婴幼儿的视力损伤从外观上难以发现,要早期发现其眼底疾病,都必须通过专业的眼科检查。上述筛查的眼底疾病要么是儿童致盲的原因要么会引起弱视。所以家长有必要高度重视对儿童眼病的筛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罗丽娜说:“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应在生后2个月完成,尤其是单侧性白内障,手术时间应该更早一些。否则晶状体混浊,容易导致患眼形觉剥夺性弱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对婴儿视力危害极大。轻者表现为血管异常,可自然退化;严重者出现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继发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等严重后果。此病如果能及时经过激光治疗或者冷凝治疗,治疗成功率可达90%。但该病治疗的窗口期通常只有短短的两周,超过时限极易发展到晚期,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极差。因此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于对高危患儿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最后,罗丽娜还介绍了眼底筛查的对象及时间:1、对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3、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