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朱嘉林
日前,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熊国祚及副主任医师戴先鹏等人共同为68岁的何大爷成功实施了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的急诊手术,拆除了其体内已爆破一次随时有再次破裂风险的“致命炸弹”。
11月24日,记者在病房内见到了准备出院的何大爷,他握着科室主任熊国祚的双手,由衷地称赞道:“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血管外科妙手回春,是你们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巨型瘤体已破裂,随时可能引发大出血
谈及一个月前所发生的事情,何大爷依然心有余悸:“10月24日凌晨,我肚子有点疼,腰背部有些疼痛感,但症状也不太明显,心想咬咬牙就能过去。忍了数小时,疼痛感并未缓解,而是不断地加剧。直到凌晨6点左右,肚子和腰腹部痛得厉害,赶紧到祁东当地的医院去看病。”
“当地医院经过CT检查,确诊父亲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引起的腹痛,医生告诉我,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血管外科在血管病变的治疗上深有造诣,于是在他们的联系下,我们中午12点左右转来该院,立即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对父亲的身体进行细致地检查后,向我们家属详细交待了病情,病情相当危重,随时会死,手术是唯一救命的希望,但手术风险高、难度大,经过商量后我们还是决定选择手术治疗。”何某向记者说道。
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戴先鹏告诉记者,何大爷刚转院到南华大学附二医院时,情况相当危急,仔细地检查发现其腹主动脉的血管异常增大,通过腹主动脉CTA检查后可清楚地看见其腹主动脉瘤,而且瘤体直径已经达到了8厘米,相当于正常血管大小的四倍,瘤颈很短,成角明显。更重要的是,由于瘤体破裂,腹腔内存在大量积血、连成块状,后腹膜出现血肿,生命垂危,随时会因进一步破裂引发大出血而致命。
对于何大爷当时的情况,血管外科主任熊国祚指出,瘤体一旦再次破裂,患者的死亡率极高,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极大,是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治疗的疾病,需要立即手术。熊国祚主任建议有腹主动脉瘤或腰腹部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有手术指征的尽可能早期手术。
“拆弹”手术,上演生死时速
何大爷明显的腹痛和腹腔大量积血,无疑说明了其腹主动脉瘤已破裂,拆除这个随时致命的“不定时炸弹”迫在眉睫。于是熊国祚立即组织科室医生一同讨论治疗方式,迅速制订了细致的手术方案,同时做好了术前准备。考虑到患者腹主动脉瘤已经破裂,腹腔内大量积血,医生决定开腹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并在全麻下进行手术。
术中,由于腹主动脉瘤附近包括胃肠道、肾脏、肝脾等内脏供血的分支多,操作空间狭小,风险很大,操作极其不便,所以这也高度要求了主刀医师手术操作的娴熟与细致。经过3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手术顺利完成,人工血管取代人体本身产生瘤样变的那段腹部主动脉。11月23日CT复查结果显示瘤体消失,人工血管取而代之,形态、大小与正常血管无异,无漏血现象出现。
怎样防止“中弹”?
目前,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尤其在高血压、长期吸烟、患有心脏病及心血管类疾病病史者中常见。
针对这种“致命炸弹”的预防,熊国祚主任提出了几点建议,即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由于腹主动脉常常位于脊柱旁,轻微病变隐匿性高,体表触诊难以检测出,所以建议市民常规定期体检时要注意进行血管B超、CT等检测有无血管病变。此外,他还提醒到,一旦发现腹主动脉瘤要尽快就医,通过及时的正规治疗早日排除体内“炸弹”的威胁,切勿等到破裂后再进行干预治疗,极易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