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许珂)近日,国家林草局主办的《中国绿色时报》刊发《湖南衡阳聚焦“五绿” 发挥林长制实效》。文章从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打造国土绿化升级版、强化林业生态资源管护、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和筑牢林业发展安全底线五个方面,推荐“林长制看衡阳”的典型做法和工作经验。
推行林长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制度性创新,更是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有力的举措。今年以来,我市林长制工作围绕“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科学育林、智能管林、产业兴林、法治护林,深入推进生态安全、生态保护、生态提质、生态惠民、生态治理,统筹推动林长制由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目前,全市林地面积共1165.26万亩,有林地面积853.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73%,森林蓄积量达1932.7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71.17%。
高规格“护绿”,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2023年,市委、市政府把林长制作为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建设的生态保障,不仅出台了《衡阳市林长巡林工作规则》,还明确了9个方面巡林重点;两次签发市林长令,将林长制纳入对县市区绩效考核;市级林长签发涉林工作批示16件,各级林长常态化开展巡林巡护,市、县林长巡林800余次;建立“一长四员”管护网格2883个,全市175个涉林乡镇林长办推行实体化运行,明确林业专干;6个县市区在乡镇林长办加挂林业工作站,夯实基层基础,耒阳市、衡南县、衡东县分别推出了“护林员+湾村明白人”“林长制+屋场恳谈”“十字巡林法”等一批林长制工作品牌。
高标准“增绿”,打造国土绿化升级版。我市获批2023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3.39亿元,总建设规模16.27万亩。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提升全市林草生态承载力,着力解决衡阳盆地紫色页岩区域和衡邵干旱走廊生态脆弱区生态问题。围绕“增绿”行动,衡阳今年高标准完成人工造林10.47万亩,完成通道绿化6474.6公里,有序推进市县两级同创同建森林城市。
高要求“管绿”,强化林业生态资源管护。按照保护强度优先、保护级别优先的原则进行整合优化,全市33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为26个,总面积增加1395公顷。同时,我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了自然保护地监管职责划分、责任落实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自然保护地监管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高效率“活绿”,推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以油茶产业为重点,我市全面推进竹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林业产业特色发展。作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目前全市有油茶林面积454.47万亩、年产油茶8.79万吨、产值253.14亿元,3项指标领跑全国地级市,“中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衡阳”成为业界共识。2023年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公示,衡阳榜上有名,该项目将持续巩固衡阳油茶在全国油茶产业先行优势。
高质量聚焦“守绿”,筑牢林业发展安全底线。全市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149.1公里、隔离带建设319.5公里、防火道建设81.3公里、蓄水池建设2855立方米。全力实现松材线虫病防控2021—2025五年攻坚战目标,今年已除治枯死松木10.58万株,完成除治面积4.27万亩,基本完成年度除治任务。